中秋节为什么吃烙饼,中秋吃糖饼的象征性意义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12-02 14:09:03

【扬扬导读】“民以食为天。”这句出自《汉书·郦食其传》中的话,充分说明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绕不开“食”。而孔子的经典话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更证明了“食”已成为中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因此,中国大多数的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便连中秋节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也与吃有关。

每逢中秋节,“月饼”便成了家家户户必备之品。“吃月饼”,这一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从古代沿袭至今天。但是,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却少为人晓,了解者也不多。撇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小编为你整理了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大家可以有龙门阵摆哦。

中秋节为什么吃烙饼,中秋吃糖饼的象征性意义(1)

月饼是‘拜月’的一种仪式

古代先民有自然崇拜的信仰,表现在中秋节,就是祭月、拜月。拜月习俗兴盛于上古之时,源于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

周代以后,对日月的随意性跪拜演变为固定时间场所和程序化的祭祀制度,并成为皇权象征。《国语·周语上》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在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礼制。分别在日坛、地坛、月坛、天坛进行祭祀活动,并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今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期祭月的场所。

帝王贵族要祭月,民间也要祭月。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民众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普通老百姓更多是拜月,向月神祈福,祈求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因而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节为什么吃烙饼,中秋吃糖饼的象征性意义(2)

杨贵妃将“胡饼”改名“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传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灵光一现,脱口而出“月饼”, “胡饼”由此改名“月饼” ,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节为什么吃烙饼,中秋吃糖饼的象征性意义(3)

中秋节吃月饼有很多版本的传说,主要有两种:

唐高祖用“胡饼”犒劳凯旋群臣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归京。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中秋节为什么吃烙饼,中秋吃糖饼的象征性意义(4)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元代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和百姓中,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鞑子,迎义军!”

各路起义军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溃败。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

中秋节为什么吃烙饼,中秋吃糖饼的象征性意义(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