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风车节,我国的风车之都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12-16 01:39:51

当工业巨制与自然山川相逢

当新兴科技与古老文明遭遇

兴起于全国各地的风电场

蔓延到天际的风车群

成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景观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

对风力发电开始进行探索研究

1994年在新疆达坂城

建成了第一个装机容量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

在21世纪初风电又经历了将近10年的迅猛发展

到2012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在我们尚未留意之时

一座座风电场悄然登场

大片风机所组成的超级工程

“空降”至中国北部的旷野

南方的群山甚至东南的大海

这些代表着“科技”和“绿色”的巨型钢铁机器

在为我们带来全新视觉观感的同时

也在大地的画卷上涂抹着不容忽视的笔触

全国各省风车节,我国的风车之都(1)

◎ 风电场的分布遍布全国。我们选择其中部分风电场,从景观的角度分为三类(荒原风场、高山风场、海滨风场),标注在地图上,供读者参考。(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荒原

风场

中国第一批大型风电场大都建在“三北”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从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里

三北地区为其一

具体包括东北松花江下游地区

内蒙古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北

河北张家口北部地区

甘肃河西走廊,新疆达坂城、阿拉山口等区域

在上述区域中

一些地广人稀或是根本不适合人居住的旷野荒原

就成了风电场选址的风水宝地

甘肃玉门

世界风口

风从天山来,抵达玉门后

这风构成了“新玉门关”的最核心要素

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门

南有绵延的祁连山脉

北有马鬃山北山山脉

两山夹一谷的地形

形成了优良的东西风通道

被称为“世界风口”

常年刮不停的风被玉门百姓戏称为:

“玉门一年只刮一场风

从早刮到晚,从春刮到冬”

就是这让玉门百姓颇感头疼的风

成为玉门转型的一个突破口

1996年,玉门开始了最早的一次尝试

靠着从丹麦引进的4台单机容量

为300千瓦的风电机组

玉门建成了甘肃省第一座示范型试验风电场

全国各省风车节,我国的风车之都(2)

◎ 新玉门处于河西走廊“两山夹一谷”的狭长地形成为东西风的天然通道,区域内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摄影/王金,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4月)

新疆达坂城

戈壁滩上的绿色电能

修建于新疆达坂城戈壁上的风电场

打破了这片荒原千百年来的孤寂

在单调的自然景观上涂抹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座座风机犹如一个个巨大的钢铁战士

在辽阔的戈壁上列队结阵

勇敢地面对着狂风的挑战

守卫着脚下的土地

也守卫着身后的雪山

全国各省风车节,我国的风车之都(3)

◎ 由于风电项目的建设通常能在一到两年里完成,所以达坂城风电的装机容量扩展很快。借助当地取之不尽的风能,一架架矗立在空旷戈壁滩上的风车正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着清洁电能。(摄影/郝沛,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2月)

河北怀来

天漠,天然大风口

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北京

河北怀来天漠早早成名

它以其独有的天漠景观

成为都市人青睐的观光地

散落各处的风力发电机

揭示了此处天然大风口的身份

蜿蜒的河流则是沙子的重要来源

——水流带来泥沙

枯水时节河滩裸露,劲风吹扬

成为天漠的重要塑造力量

全国各省风车节,我国的风车之都(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