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宿三:兴安岭。
辽国和金国有血海深仇,一些契丹人害怕女真人报复,直接从辽西或燕北一带绕道北上。
他们跋山涉水,沿着内蒙草原一直走到了兴安岭,自此成了林中百姓。
这些人就成了内蒙古、黑龙江三少民族之一的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在清朝以前,使用契丹文字,由于信息不畅,人口不多,契丹文逐渐消失。
不过,他们还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
关于达斡尔族是契丹族后裔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官方文件《辽金元三史语解》,明确提出索伦部(达斡尔族)的祖先是辽国灭亡后逃到黑龙江以北的契丹人。
民国时期,达斡尔族学者郭克兴又进行了大量的取证,以佐证这个观点。
建国后,证据变得更为详尽。
知名学者陈述从达斡尔族的历史传说、语言材料、组织制度等12个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
后来,孟志东等达斡尔族学者,又以契丹小字音译为入手点,进一步发展了达斡尔契丹后裔说。
新世纪来临,专家们运用DNA技术对比,证明达斡尔族和契丹人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
专家们还发现,达斡尔族和所有蒙古语族群(如蒙古族、女真族等)都有或远或近的联系。
也就是说,发源于蒙兀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很有可能都是近亲。
如此一来,金国灭辽,蒙古灭金,后金灭林丹汗,清朝平定噶尔丹就是亲戚之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