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宣纸的危害,宣纸的功效与不足

首页 > 玩具文化用品 > 作者:YD1662023-04-23 16:16:48

陆机平复帖局部

用生宣纸时,由于纸张可以洇墨,笔锋不到的地方,墨却到了。也就是说,用了八分的技术,写出来十分的字。生宣纸书写是不是事半功倍?很讨巧的方法呢?可是生纸虽然这么好,却没有一件清以前的存世作品是用生纸写成的!

既然生宣纸书写这么好,古人怎么不用这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呢?难道古人比我们弱智吗?

生宣纸的危害,宣纸的功效与不足(5)

生纸的洇散

古人制作纸张,完全靠自然。桨料的制作,没有现在的很多机械方法辅助,纸浆纤维都比较粗糙。长纤维、粗纤维制造出来的纸张内部空间相对较大,纸张较松软。纤维之间的空隙,正是水墨渗透的通道,因此这样的纸都比较洇墨。

蔡邕有“圆笔”之说,最好的点画线条要如“肌肤之丽”。“肌肤之丽”不是肌肤的美丽,而是像肌肤那样形影相随,饱满坚实。王羲之也说点画要有筋骨,“方圆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质。”

生宣纸的危害,宣纸的功效与不足(6)

蚕茧纸

褚河南说:“用笔当须如印印泥。”“印印泥”不是今天常见的盖印章,而是火漆封印那样的印印泥。就像月饼上印出来的花纹,饱满、圆厚。褚遂良的“印印泥”是颜真卿记录的,他还自己还说过另一个比方“屋漏痕”。古时的房屋多是土墙,柴草屋顶。雨雪天气,雨水顺着柴草渗透进去,顺着墙壁逐渐流下去,形成朴茂自然、沉雄有力的痕迹。

雨水就是墨汁,墙壁就是纸张。墙壁如果洇散度太大,就不会形成水流冲下去,而是形成洇散的一片水迹。纸张也是这样,太洇散的纸,点画线条的边沿晕散,使点画显得无力。这就是古人不用生纸的原因。

生宣纸的危害,宣纸的功效与不足(7)

山东九宫阁齐国文字博物馆藏封泥印

古时的生纸都是通过加工后才使用的,一般的加工方法有砑光、涂蜡、染黄、刷矾等等。经过这样加工过的纸,质地紧实了,写出来的字也就如铮铮铁骨了。

迄今为止,传世最早的墨迹作品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虽然是用秃笔写成,点画形态硬朗。《平复帖》用的是麻纸,由于麻纤维较粗,造纸制浆过程中纤维脱色变白,曾经被误以为蚕茧纸。纸的帘纹不明显,使用前做过哑光等处理,纸吃墨力差。

生宣纸的危害,宣纸的功效与不足(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