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房这回事上,每个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想必都踩过不少坑。
2020年,中国房屋租赁人数已超2亿人,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在外漂泊工作的年轻人,为了在城市栖身,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去研究租房里的门道。
在吃穿住行中,「住」这一项支出是最大头,常常要占到个人收入的20%-40%。在买房的压力倒逼下,甚至很多人想选择租房一辈子。
loft、酒店、老洋房,租了就后悔?水电燃气暖、合同和保险,租房还有哪些隐形天坑?预算有限,怎样租到低价又合适的房子?预算宽裕,该如何提升租房幸福感?
这一次,「后浪研究所」的直播栏目「后浪观察室」邀请到租过8次房的B站UP主麻药、自如研究院特邀观察员贺智,一起拆解租房背后的千层套路。
他们都有超过5次的租房经历,身先士卒,把能踩的坑都踩了一遍。我们特地整理了这份对话干货,帮你圈好租房时需要格外小心的要点,快一键收藏吧~
贺智(自如研究院特邀观察员):我总共换了4-5次房,在三个城市待过。最开始在上海租了一个月租2900元的分租房,后来收入高一点,换到了一个主卧带独卫的自如分租房。再后来去了深圳,和哥们合租,一人一间,大概4000多块。来北京后,首先租了一个5000块的开间,离公司近,后来又换到一个7000多的一居室,是越住越舒服啦。
麻药(租过8次房的UP主):我的房子全是在北京租的,每次都是换了工作就换房,房子跟着工作走。一开始来北京的时候,我住在东四的胡同里,一个小阁楼上,那个房子是我住到现在最喜欢的。我当时人在广州上学,在豆瓣上看北京的房,有个姐姐写了一个PPT专门介绍房子,非常有意思。她是整租的,打算把阁楼转租出去,我觉得这个人和我有点投缘,就加了微信跟她聊了聊。
我没有看房,她也没有看我,我们俩就成交了。我当时也是个大学生,觉得北京太温暖了。之后自己租过那种艺术园区里面的小开间,可能2000左右,平房太吵了。后来又去合租,先跟不认识的人住,再跟认识的人住,现在终于自己住了,房租也是一路上涨。
骆若男(后浪观察员):在租房上,我踩了太多坑了,其实我的搬家次数比麻药还要多,首先是在成都,然后到了杭州,又来了北京。今年是我第三年工作,数了一下,已经是我租的第十个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