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春季血压“过山车”
中医也有许多方法来应对
中医外治
耳穴压豆
常用穴位:降压沟、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肾等。先局部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仔粘附在0.5cm×0.5cm大小的胶布中间,然后对准穴位贴敷,并用手指给予适当按压。每日3-5次,每次2分钟左右,以患者自觉局部微热稍有痛感为度,贴敷一次持续3-5天。具有平肝潜阳、调和气血之效。
穴位治疗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基本病机是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故取穴以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1.百会穴
取正坐或仰卧位,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即为本穴。百会居于巅顶,为诸阳之会,可泻诸阳之气。自我按摩时,可用手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此穴3-5分钟。
2.风池穴
取正坐或俯卧位,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有两凹陷,此凹陷大致与耳垂平齐,用力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自我按摩时,可用手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此穴3-5分钟。风池穴调节头部气机,还可平肝潜阳。
3.太冲穴
取坐位或仰卧位,由第1、2足趾间缝纹头向足背推,在第1、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本穴。用大拇指或食指在穴位处推揉3-5分钟。太冲穴为肝之原穴,可疏肝理气,平降肝阳。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血压升高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