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要从衣、食、住、行、用、玩、服务这七个方面来考量。
衣,便宜货的话,国内淘宝完胜!在这边就算去二手店也要几块钱到十几二十块一件小品牌衣裤,加币嘛,兑换人民币就是小几十到上百了。中档的品牌,折算成人民币不打折的时候两边也差不多。稍微正经高端一点点以上,加拿大就完胜了。品牌太便宜了!我本人不是很讲究那种,我也就知道那些品牌货,原价就比国内便宜一半多,而按照这边的消费习惯,几乎没有普通人是在不打折的情况下购物的。打折的时候十几二十块加币一件品牌货的情况是有的,比如朋友买的Tommy Hilfiger,10块钱……国内卖六七百人民币吧。朋友给老妈买的一个什么小羊皮的什么大衣,一千多加币,国内卖5-6万。
食,要从吃餐厅和食材购买两块分开说。 吃餐厅,大概就是日料和西餐比中国便宜不少,最好最贵的日料和西餐,也比国内最普通的连锁店要便宜还更高品质。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国内吃个西餐连锁店西堤牛排,单人套餐258,这边温哥华某酒店顶层旋转餐厅,菜品单点全流程前菜正餐什么的,两个人吃下来加税加服务费,九十多加币,折合人民币五百左右,跟那个连锁店套餐一样的价格!日料,国内某老大哥请吃,单点菜四个人吃了七八千,自己吃不起那么贵的吃自助连锁店破黑松白鹿,一个人二百多。在这边维多利亚附近附近温哥华岛最好的日料店,单点菜,点多了没吃完,两个人吃八十多,折合人民币四百多,比黑松白鹿便宜,那刺身新鲜程度不能比……但是!中餐!贵的跟傻逼一样!中餐的感觉就是这边的小破饭馆的菜价跟国内的小破饭馆的菜价,数字一样的,货币单位不同……也就是说换算过来大概是国内的五倍!当然各个城市物价也有点不一样,温哥华列治文大概可以便宜到70%,但仍然是国内的三四倍! 但是买食材,猪肉换算成人民币也比国内北京顺义小破菜市场的肉略便宜,牛羊肉也便宜很多,且所有的肉都是国内好品牌肉的品质(新疆友人表示这边的牛羊肉可比新疆的好牛羊肉)。青菜如果只买中国青菜,通常比国内大概贵两三倍。中国调料什么的略贵一点。西式的食材,换算成人民币还是能比国内便宜一些。所以中餐馆那么贵,除了咱们中国人就是比较善于赚钱意外,归根结底还是人力太贵了,中餐做起来比西餐和日料可费劲多了,毕竟日料不就是新鲜食材切一切完事儿么……
住,就是房子嘛……高端一点的,我在北京租的别墅,售价一千万人民币,应该是北京最便宜的别墅区了。三层,建筑面积大概280平米,花园100平米。距离北京市中心开车一个半小时,不堵车的话开到五环的望京四十分钟。距离顺义城中心开车十几分钟。在维多利亚的话,维多利亚房价加拿大第三名,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多伦多和温哥华。国内北京的房价也不是最贵,但也是前三名,房价来说两者的地位差不多。维多利亚最贵的地界是Oak Bay(橡树湾),也是被评为全加拿大最宜居城市的(Oak Bay本身属于大维多利亚地区,但行政上是一个City)。那里的一套标准别墅,占地面积大概1000平米,房子占地大概三百平米的一个大平层的话,不买房子本身特别豪华的情况,应该可以在120-150万加币拿下。如果是海边无敌好位置,房子也很好,但不到那种豪宅级别,应该在150-200万加币。对于平民来说,不买庄园豪宅,这个房子是顶配了,可以有自己的后院海滩了。庄园不算,庄园几千平米占地,豪华建筑,可以卖到500-1000万加币。换句话说,国内北京一套最便宜的别墅或者一套普通的靠近市中心的三居室(比如望京的一个120平米的房子),可以买这边市中心普通顶级别墅豪宅。论中档的呢,反正加拿大三个大型城区之一蒙特利尔(另外两个是多伦多和温哥华),也是正经的人口密集的大城区,人均收入什么的也不低,但是房价比维多利亚便宜一半,刚才讲的那种房子,蒙特利尔靠近市中心大概60-80万加币可以买到。再便宜的,什么草原三省大西洋四省的大城市,很多地方就比蒙特利尔再降低一半。再偏远没必要说了,那就是抬杠了,毕竟中国农村你自己盖个小二层楼别墅,也就二三十万人民币嘛,而且花园肯定要多大有多大,所以咱们只比大城市的。另外,这边外国人买的话首付35%,本地人一般首付10%-25%,加拿大住房贷款利率是2.9左右,国内好像公积金利率3.25商贷利率是4.9。
行,就是车呗。中端的,我在国内不是说了么,二手宝马老X1,新车全下来35万吧,我那个4S店买的二手的好像23万。配置不是最低,比最低高一档。在这边4S店买的2016年的二手X5,高配(这边配置跟国内不是一个标准,等同于国内顶配吧),新车不到8万加币,我这个二手的5万,大约等于25万人民币。国内这款新车同配置的话全下来大概100万,裸车70万。宝马大奔之类德国车在加拿大属于偏贵的,美国车也有点贵,日本车最便宜。日本车在这边出了名的买着便宜、不爱坏、省油、维修保养也便宜,民众买日本车的最多。德国车品质好,不爱坏,开着爽,但是维修保养比较贵还费油。所以买日本车还能更便宜一些,据说还经常可以0首付。如果奔着往死里便宜,买6、7年以上的二手车,2000-5000加币就可以买到还不错的了,3000块买大岁数的宝马很平常。所以新车的车价,换算成人民币,同款的话即使比国内更高配置也大概是1/3到一半的价格。再就是这边买车可以租,比如朋友的宝马3首次交6000,月供600多,开三年之后如果你还想要就把尾款交了,不想要车就可以把车还给车行,重新置换租一辆新的。所以这边的年轻人,大多数都用这种形式开新车,三年一换。忽然想起来,除了车可以再加一个船,这边的有船舱的那种需要驾照才能开的小船,比较便宜的一两万就能买到。码头租金,一年一两千。这个跟国内没法比较因为国内没有普通人拥有私人小游艇的习惯,所以很难说跟国内价格怎么比,反正在这边来说是普通人两三个月的工资水平。
用,生活杂物。价格差不多,品质略好。有些东西便宜的令人发指,比如什么花园土换算成人民币也是国内的十分之一!有的贵的离谱比如那种像水缸一样的大陶盆,居然卖100加币一个!国内我估计最多也就是100人民币还是质量比较好的。手机便宜,2018年phoneX总价三四百加币还可以分期每个月包话费70块钱,但是话费贵,加拿大话费据说是全球最贵!每个月好像最少也要四五十块钱,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两三百,我国内动感套餐18块!流量50块钱作为做游戏的人就用不光了!这边我的含手机分期70加币包月,流量随便用的话经常到月底就没了,包月没了的话你再敢用流量两天就得50块钱,三天就得90块钱!还有又贵又烂的手机壳,国内三十淘宝买很不错的还很漂亮,这边可能50加币买一巨难看的破透明壳子,还有10块钱加币买个钢化膜……不过除了这些个别奇葩的东西,大部分日常用品都会觉得比较便宜的,而且一方面有“穷人乐”沃尔玛,确实很便宜,一方面还有“超级家庭穷人乐”Costco,东西量大又便宜。只要Costco能买到的东西确实很少有比国内贵的,水果、肉、日用杂货、衣服等等什么都算。
玩,就是娱乐。这个要说的最少了。直接举例,布查特花园,成人门票30加币,年票好像70左右。蝴蝶谷(里边有蝴蝶、火烈鸟什么的),单次门票16.5,年票22。比国内的同样性质的景点(很多比国内同内容的品质确实能好些),折算人民币大概单次贵一倍,但年票特别便宜。好在很少有人经常玩这些景点,大部分公园海边什么的免费的,常去。别的比如坐船观鲸、皮划艇、学飞机、滑雪什么的,感觉国内有的折算成人民币都差不太多,国内没有的比如学开飞机价格大概6000加币包含很多次的飞行时间,说起来还是不算夸张的。
服务,就是比如维修、搬家、安装等乱七八糟的杂活。哎呀……这个必须说一说了。加拿大跟中国相比,最贵的就是人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内容。比如……修水管,马桶堵塞,修理一次大概得150-300百加币吧……也就是一千块人民币左右。搬家每小时最便宜60块钱,我自己家搬了一次花了大概300加币,也就是1500人民币呗,东西很少,在北京这个规模大概花500-800人民币吧。你买个家具的话,比如买一个800的桌子,如果送货上门并安装,可能送货安装费也要800,都是按小时算钱的。比如花园的草地,大一点两百平米,找人护理的话,每个月算下来可能要1000块。诸如此类。于是加拿大人全部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各种DIY,由此导致他们卖工具类用品那真是完善到爆炸,家居用工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价格大多数也都比国内便宜,品质上乘。
以上,几大方面的介绍。最后加一个暴击的总结,人均收入,中国2018年是2.8万元,城镇居民收入是3.9万。加拿大人均收入2017年是4287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28.8万元,大概正好是中国的十倍。考虑到这个因素,在房子和车等方面,加拿大人是国人购买力的30倍,品牌衣服、吃日料和西餐等这些方面,加拿大人是国人购买力的20-40倍;在食材、日用杂货、娱乐等方面,购买力大概是10倍;在中餐厅和劳动力服务方面,购买力大概是2倍。
在上边有提到,人均收入两边差距10倍,但这是宏观数字,微观来说具体分析一下。
餐厅服务员,每周5(天)*8(小时),工资加小费,大概3500-4000;普通白领,固定工资,每周5*7.5,3000-5000。蓝领技术工人,每周5*6,大概5000-8000。再具体比如,我在这边现在跟人合伙开一个外卖平台,类似美团外卖那种。我们的送餐员平均每单收入4.8送餐费 4.8小费,每单共收入9.6,认真做的话一小时3-4单,每天干6小时,则大概可以收入180块,有时候送的多的话一天下来光小费就可以拿到150以上。所以送餐员即使每周5*6的话,一个月可以赚3000-4000块,“狡猾”一点只上午餐晚餐和周末这种高峰时段的班,则工作时间更少收入却可以更多。请注意我写的工作时间,很少需要按照5*8来考虑,他们午休和下午休息每天最少一个半小时以上,还算工时一样拿钱的。比较在国内的大多数人,除了公务员每天工作时间很少有少于10-12小时的吧,那些做快递和外卖的小哥每个月赚一万多,工作时间有少于12小时的么?反正我一个做游戏的来说,经常9、10点上班然后干到后半夜,期间吃饭也是叫外卖。差不多同岁数的三四十岁做游戏的同行,猝死新闻此起彼伏,这四五年死了十几个了吧。
加拿大的家庭中位收入是5000-7000,因为一个单身青年也算一个家庭,肯定会大幅度拉低这个数字,所以实际上一般的四口之家,应该就收入至少差不多七八千,夫妻都工作的话每人四千,但这边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工作一个全职在家带孩子。不过因为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比例特别高,而且收入越高这个比例越夸张,赚到一年十几二十万,就得交好几万的个税了,所以总体来说是劫富济贫的效果。客观来说,国内的中产阶级以及以下的人过来更幸福,等于本来赚一万的人在这边可以折合人民币最少赚三万,房车还便宜了不止一半,看病养孩子还不花钱了!但混得不错的呢,在这边不会显得更好,因为在这边混到国内那种不错可不容易,除去买房买车便宜,花销不见得比国内少。比如在国内平均每个月赚五万,到这边想赚一万加币,可不是立刻就能实现了,得重新积累。
很多人很担心说华人英语不好在这边混的比较差二等公民什么的,至少从收入来说,数据统计华人的人均收入比全体人口总平均收入是要高一些的(好像10%-20%)。而且大家要知道,很多华人在这边都是不工作领低保的!因为他们在国内非常有钱移民过来,或者有非常有钱的老公在国内赚钱,在加拿大没有收入只是来花钱养孩子的,数据显示西温豪宅的人,是贫困线以下领低保的比例最多的,全是华人……你想在有着这些人拉低平均数据的情况下,华人收入还是偏高,可见说华人混的不好还是不客观的。华人其实通常给人更有钱的印象,虽然这也不见得是啥好事儿。
顺便一提的是,加拿大对个人所得税那真是非常凶残,号称万税之国,就像我说的,劫富济贫嘛。加拿大起征点一点多,起征点到4千左右都是15%,4-8k的部分收20.5%,8k-1.3w的那部分要26%,封顶年收入超过20万的部分需要交33%。(后来经评论指正,其实个税不止这些,这些是联邦税,还有省税,每个省不一样,还要大概接近联邦税的一半。)中国个税绝对比这少,起征点3k到1.2万部分收10%,1.2-2.5万20%,再往上基本每一万多5%慢慢增加,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月收入超过8万以上的部分个税要交45%吧?不知道这笔钱能收上来多少。不过加拿大政府的管理和税收对公司确实非常友善,2018年企业税负从高到低排名,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国以67.3%排第12(发达经济体中的冠军……我们这些中国的企业家们啊,怪不得经常猝死呢),加拿大以20.9%排名169,排在加拿大后面的经济体一共只有21个,大多数是卖石油太有钱的中东国家。
最后还想说一下,我对于收入与支出方面,自己的一个独特视角,就是定义什么叫做“奢侈”。我认为,一个普通平均收入家庭,拿出一个月家庭收入来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可以称为“奢侈”了。因为只要是靠工资养活自己的普通家庭,基本每月收入全部用来养家,刚好收支平衡,这是是非常常见的情况,结余都非常少,一年攒一个月工资是非常难的事情。中国是怎样呢,城镇居民来说平均工资大概是月薪3500,双职工算7000。那些叽歪说大城市远不是这个水准的人,你赶紧去天上待着,我们二三四线小城市生的人不敢跟您待在一个国家的一个水平面上,怕玷污您的眼睛。7000人民币面前什么是奢侈?房子的月供、车、船和开飞机(压根生活中没这些概念)、大品牌的衣服和包包、旅游、稍远的国际机票;再比如看病和生孩子、月嫂、幼儿园每个月的学费、早教班、兴趣班、私立学校、公立大学学费、老人的看护、墓地;再比如注册和注销公司、而加拿大的情况呢,人均4.2万美金,双职工8.4万美金,大概一个月7000美金,折合加币9400。在加拿大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定要全款的话,房、新车、新船买不起属于奢侈,月供的话三个加一起也不到奢侈的一半。学开飞机6000块加币也勉强接近奢侈了;假设全家四口出国旅游一次,如果是去坎昆私家海滩豪华酒店7天全包的话差不多也接近这个数算奢侈,普通一个人出国旅游基本不可能花掉这个数。衣服包包正常来说不管什么品牌除非是特殊纪念版或者定制的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再就是加拿大本国大学对本地学生一年学费大概是1000-5000加币,还是不到这个数,但留学生的话学费就是4-10倍……剩下的想不出来了,应该是没有。在加拿大你很难想象一个事情要花8000加币以上,去银行取钱,超过5000块现金你如果不提前预约,很大的可能都取不出来。我们的公司因为现金给商家结账比较多,碰到过两三次去银行取6000块钱,银行说现在没这么多钱啊请提前两天预约……所以呢,我们日常生活会有拜金倾向和攀比心,为什么,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奢侈,值得追求和攀比。但加拿大日常生活居然没有一件事情是奢侈的,你攀比什么呢?加拿大的流浪汉都有人流浪半年然后夏威夷度假半年的,你那些奢侈的人有很了不起么?
福利包括免费和补助两部分。
免费主要就是之前提过的医疗免费、学校免费,就不再重复说了。还有个我觉得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公共图书馆,馆内图书和DVD之类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并且很多图书馆的卡都可以跟大量的旅游点门票互通,这一点各个城市情况不一样,但很多都非常实惠。
补助主要分为给孩子老人残疾人直接发放的、学习的、低收入的、失业的、创业鼓励的、甚至给健身的、孩子兴趣班的,好像最近还有首次购房减免的。
孩子的第一笔钱就是所谓“牛奶金”,根据家庭收入情况每个孩子每个月固定发钱,大概是孩子6岁以下,年收入3万以下最高额度一年6400元,5万收入80%,10万收入减半,19万以上不发。孩子6-17岁这个数字再减少一点,大概发放85%。第二笔钱是3-5周岁小孩托儿所费用减免,基本上政府发放的钱可以全额抵掉托儿费,到了五周岁就等于上学了本身就免费了。当然如果你不送托儿所自己养,这个钱也不给你。第三笔钱是*期间父母有*津贴,好像是领15周,因为我还没赶上具体数额不清楚。
老人残疾人因为跟我目前关系不大了解不多,具体数字基本不清楚。最大的感受也还是加拿大对老人和残疾人特别好,整个社会都是对他们有强大支撑的。他们要么很有钱要么不花钱,反正日子过得都很嚣张。
学习方面,移民有免费英语课程(不免费的话一期要几千块),成人上大学的话学费可以无息贷款不说,政府还会给额外发放一些基本生活费,没领过不知道具体条件和数额,听说勉强可以维持生活,每个月一千多块的样子。
如果存款不足1000块钱,单身每个月可以领七八百,家庭一千多。
失业的,每个月白拿工作时薪资的58%,拿10个月。如果你找到了新的工作,应该是半年内新工作工资的一半可以由政府发放,你可以辅助用人公司直接去政府申请。
创业鼓励,新移民可以拿到几万块的政府无息贷款,还款期好像是五年吧,钱是银行出的,政府担保,创业失败不还钱的话,那个钱是政府来还给银行。
收入不高的话好像健身之类的也可以领取政府津贴,这个我确实还没有经历,是听说和网上看来的。
孩子兴趣班是政府给一定额度的兴趣班费用,你可以使用这个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比如舞蹈、绘画什么的,那个钱也是办兴趣班的学校去跟政府直接拿。
购房减免好像是最近快要推出的政策,首次购房政府直接给房子全款的10%作为奖励,直接抵扣原本要做的贷款额度。比如本来全款100万,则政府送10万,但不能直接拿走而是给你的贷款银行了,所以你可以少贷款10万了。
总结来说,关于可以领取的社会福利,其实如果你是正常年收入5-10万的家庭(中位数左右),基本也就是领点牛奶金和托儿费,还年轻没孩子或者不要孩子的基本就都不沾边了。绝大多数福利,是留给老人、残障、极低收入、失业人士的。所以社会福利的主要意义是你在人生低谷或者倒霉的时候给你个后盾,当你生活工作一切正常的时候,其实你是在交税养他们。结合之前收入方面说的,跟社会福利结合考虑,总结起来还是劫富济贫。
保险健全真的可以让很多严重麻烦的社会问题变得很轻松。因为这边保险真的太复杂了没办法全面讲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了解一下即可。
车险,我走之前国内的车险确实已经很不错了,开车出点小事故,直接把车扔到4S店所有的费用保险直接全包(不过我不知道别的车,反正我的车是这样。但是没处过大事故,不知道伤到人撞残废什么的会怎么样)。这边呢,总体车险折算人民币后比国内略便宜,包的额度比国内更高一些。车险包含范围更广,赔付的情况也多,出事故了住院耽误工作什么的也给赔工资。
房子保险,家里出了事情况比如着火了之类的,保险负责。客人来家里受伤了摔残废了,保险可以陪个几百万。
公司保险,种类繁多,比如买的稍微全一点每年大几百块吧,就会包含营业用的服务器如果意外挂掉,影响了做生意,保险公司按每天常规营业额来赔偿。
教育保险,比如你买一个固定的私校学费保险,孩子的教育经费基本可以由保险公司来出。朋友有个案例,总计大概几万加币的保费,包含了孩子所有的私校学费,少算也得十几万吧。还有很多种形式的教育基金,投入进去之后孩子上学花掉之前还可以先拿来做投资。
老人养护全险,朋友那边有个有钱人给老太太买了一个全的,每个月一千多加币,确实很贵。包含最顶级的护理什么的也就算了,老太太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旅行,随时可以呼叫自己的专职护理人员飞机飞过去处理事情或者要求来飞机把自己接回加拿大,保费全包。
感觉是稍微有点钱的话,在这边研究明白了保险,就可以既奢侈又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