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度六原唱,38度六完整原唱

首页 > 音乐 > 作者:YD1662023-04-14 13:48:45

文/向荣

38 度六原唱,38度六完整原唱(1)

10月14日,是我的生日。2022年的这一天,我退休了。

办完退休手续,离开了默默耕耘了三十八年的教育田园,我的教师生涯画上了句号。真的要离开心爱的校园,离开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教学阵地,心中有激动,有惆怅,有留恋,更有不舍,教育工作毕竟是美好的、幸福的。开车离开校园那一刻,我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强忍着没有回头。脑海里却忍不住回放着三十八年的教育人生,从青春热血到两鬓染霜,三尺讲台,风雨兼程,可谓桃李满天下。

时光荏苒,往事如昨,难忘民办教师那十年。1984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担任了邻村一处联中的民办教师,开启了我为之奉献青春年华的从教生涯。那时的我,单纯向上,爱学习,勤奋而有朝气,怀揣梦想。

曾记得,迈进校门的那一天,校长安排我任教三个年级六个班的生物学科。我一听,大脑“嗡”的一声,感觉头都大了。学生时代爱好文科,现在让我担任自己都没学好的生物教学工作,会不会误人子弟?

校长曾是我的语文代课教师,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对我还是有所了解。校长看我面露难色,解释说:“学校现在只缺生物学科教师,并且其他教师没有一个任教过这个学科。我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担当这一重任。”领导的信任,我无话可说,双手接过了教材。从那一刻起,我深知这几本书的份量,教学不是儿戏,教书育人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第一堂课至今记忆犹新。我的潜意识时刻提醒我:你是一个教师,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准确无误,决不允许出错。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内功,也是教学的底气。为了上好第一堂课,我找来相关书籍和教辅资料,白加黑,猛补学科知识。先统揽教材,再潜心钻研每一章节,分析重难点,记笔记,罗列知识点,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时间我就走进教室听课,借鉴老教师的教学技巧,然后备课,根据学科特点揣摩教法,我把教案看做写剧本,有分析,有学法,有课堂设计,再经过反复修改,一遍一遍演练“台词”,精心准备好那“一桶水”。

星期一,恰好是当年我生日的第二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七年级一班的教室,登上了的讲台。教室里鸦雀无声,四十多名天真可爱的孩子,四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心情不免有些紧张。我长出一口气,平静一下心情,自报家门之后,自然导入课题。开始声音有些发颤,随着教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脑海里除了所准备的教学“台词”,忘却了一切。我使出浑身解数,板书、讲解、提问、启发,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演绎课堂互动的精彩,学生们由静静观察到积极参与,从默默不语到踊跃发言,孩子们的密切配合,赶走了我心中的羞怯与紧张,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

回到办公室,感觉心脏还砰砰直跳。回忆整节课的过程,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我再进一步修改教案。信心有了,下午走进二班的教室,教学过程自然驾熟就轻,师生互动明显增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虚心听取老师们的建议,逐渐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学生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我这个“外行”老师。

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与拼搏奋进的精神,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打破“师道尊严”的隔阂,学生有话才愿意跟老师说,学习上的问题才愿意得到老师的指点,学生的心扉才会向你敞开。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我深深地爱上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课堂上我是老师,他们是学生,课下我们成朋友。为了让学生爱上生物课,我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生活,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设置教学情景,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室走到田野,采集动植物标本,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到知识的奥秘。尝试着指导学生撰写科普小论文,指导兴趣小组撰写的《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荣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三等奖,多名学生参加山东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一、二等奖。

学校规模不大,六个教学班,十几名教师,绝大多数是民办教师。在这里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一个优秀群体,生活上团结互助,工作上相互支持,我们结成兄弟般的友谊。他们年龄都比我大,教龄比我长,在我眼里他们是同事,也是我的师长,他们的为人处事、敬业精神和思想境界,让我一生受益。

那时,校舍还比较简陋,教室是砖瓦房,办公室都是土坯房。房子漏雨、墙壁脱落都是教师动手修缮,下雨排水、雪天铲雪也是教师们一起动手。学生课本都是教师骑着自行车,来回三十多公里,从县城用自行车驮来。学校离沥青公路有四里的土路,遇到雨天,土路上一片泥泞,学生还等着课本上课,我们几个年轻教师二话没说,扛起自行车,光着脚,踩着泥水,踏上路程。回来时,顾不上吃饭,把自行车放在公路上,背着课本,返回学校,身上有汗水,也有泥水。为学生,我们没有一句怨言。

曾记得,1992年的一天,我早早来到教室准备上课,没等上课铃声响起,校长陪着一位我不认识的领导,走进教室,坐在了教室后排。哦,领导推门听课。

那堂课,我执教的是《植物学》的最后一节“植物的类群与分布”。我结合祖国的地形、气候、降水等自然因素,从南方的热带雨林到东北的林海雪原,从西部边陲到东部沿海,从第三阶梯到第一阶梯,讲述我国植物分布的特点和规律。课堂上,孩子们表现超级出色,师生互动演绎精彩,课堂气氛热烈,高潮不断。下课铃声一响,校长叫着我来到办公室,原来坐在面前的是新调来的教育组领导,他对我的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领导的鼓励,我备受鼓舞,沉下心来,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上出自己的特色。几年下来,我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慢慢成长起来,在教书育人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一名普通民办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爱心。第二年,我被推荐参加全县教学比赛,荣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

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有人说,当教师难,当民办教师更难。民办教师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微薄的工资,繁重的教学任务,家里都种着地。在学校,民办教师是教学的生力军和顶梁柱,在家里,他们又是当家人,应该是主劳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学和种地,哪头重哪头轻,我们这些民办教师心里明镜似的,在这点上我们没有含糊,毫不犹豫地把教学当做主业。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我们毅然坚守,切身体验着教师这个职业清贫的滋味,教师的那种责任感使我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应有的担当。我感恩父母,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让我有好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没有因家庭事务耽误学生一节课。我勤奋工作,不辱使命,没有辜负学校领导和父母的期望,坚守三尺讲台,播种理想与希望,用执着和深情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由于学科的特点,我每年都要送走一届毕业生,年年都给自己和学生制定奋斗目标,一本本教案,一次次的谈话,一天天的拼搏,烙铁般地刻满我的日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怀揣一颗匠心,对待教学和我的学生,教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差池,即使是所教科目倒背如流,我也年年坚持重新备课,绝不使用旧教案,为高效教学打下基础。一届学生有一届学生的特点,我以课堂为主阵地,用智慧作为耕耘心田的工具,把知识的种子播进学子的心田;用真情融化每个学子心灵的冻土,让那些稚嫩的秧苗,在阳光雨露里健康快乐成长。

一转眼就是十年。1994年,我的民办教师生涯迎来转机。我和学生一起走进高考的考场,有幸成了昌潍师专历史系的一名师范生。32岁的我又坐进了久违的教室,圆了我的大学梦。两年的大学生活我不能虚度,那是我人生的再次集中“充电”,频频穿梭在教室与图书馆里,让丰富的知识填补脑海里的空白。在大学校园里,老师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同学们的交流切磋,使我的视野得以拓宽,情操得以陶冶,文化素养得以提升,为其后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毕业后,我来到了乡镇中学,从此再没离开过这所学校。这所学校也是我的母校,我的高中时代就是在这度过的,因此我对这所学校有着很深的,不一般的感情,我不敢懈怠,要用行动回报家乡父老,我把大半辈子都奉献在这里,也见证了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新岗位新使命,我踌躇满志,在新起点上再出发,赓续自己的教育梦想,开启了全新的教育生涯。我开始担任历史学科教师,学科跨度比较大,就从头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潜心研究新教育理论,贯彻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收获了许多教育教学上的惊喜。即使后来担负起教学管理任务,我也坚守教学第一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申报的教研课题被确定为市重点研究课题,与同事们一起研讨新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赞许。我也赢得了许多荣誉,曾荣获县优秀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获县政府嘉奖,2004年被评为高级教师。

六十载人生路,三十八年教育情。我要感谢历任过的学校领导对我的培养、信任和鼓励;感谢亲如兄弟姐妹的同事们,你们帮助我、启发我、支持我,都是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人生路上能和你们结伴同行、携手共进,是我的幸运;我也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你们给我前行的动力,是你们让我收获了满园桃李的芬芳,是你们让我懂得了教师这份事业的崇高和伟大。目送一届届学生开心的踏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听到校园内、大街上学生们的声声问好,看到学生父母赞许的目光,我真切感受到担任教师的幸福、光荣与神圣。

六十年的人生跋涉,纵使万般不愿,仍然跨入了退休人员的行列。在离开深爱的校园之际,学校领导专门为我们六名退休教师举办了光荣退休欢送仪式。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人大代表和青年教师代表参加,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情意,让我们倍感温暖与感动,当轮到我发表退休感言时,我的大脑在那一刻突然“短路”,想要表达的话语竟然一句也没说出来。感谢领导和老师们,衷心祝福你们,祝福我们的学校英才辈出,办出特色,永铸辉煌。

莫道霜榆晚,为霞尚满天。三十八载寒往暑来,三十八度春华秋实,走过的路,已成为背后的风景。检视几十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惶恐地是自己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缺失,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梦想,一直在努力,在瞬息万变的新教育形势下躬身前行,还好,没有太多的遗憾,此生无悔,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我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父母,感恩领导与同事,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将继续传递正能量,开启笑看夕阳的人生旅程。

作者简介:向荣,山东利津人,东营市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县文史专员。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