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繁星的中国历代陶瓷产品中,有许多造型特别又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器物,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源远流长,虽有变化却传承有序。
分格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和不同的造型演变。
首先看下面这件青釉圆形槅,是不是像现代的格子盘?
东晋 青釉圆形槅
高4.5cm,口径21.1cm,底径22.6cm
没有想到吧,那时就有这样的形制了。(是不是觉得,现在盘子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分格盘,或称“格子盘” “果盒”等,名称不统一。
1974年南昌市晋墓中出土的一件长方形格子漆盘,底部朱书隶书“吴氏槅”,故将分格盘定名为槅。
朱漆“吴氏槅”
瓷槅流行于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明显。
目前考古发现的槅可以分为长方形和圆形两种。质地有漆器、瓷器和陶器三种,陶瓷槅多为随葬用的明器。
三国、两晋时期的槅多呈长方形,内分一大格八小格,初期是平底,稍后变为方圈足。
三国青瓷长方形多层槅
东晋以后多呈圆形,盘分内圈和外圈;内圈三格,外圈七格,上加一盖。
南朝以后仍为圆形,形制明显简化,格数减少,一般内圈三格,外圈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