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球为啥不流行,保龄球怎么越来越少人玩了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04-28 05:05:10

保龄球为啥不流行,保龄球怎么越来越少人玩了(5)

保龄球为啥不流行,保龄球怎么越来越少人玩了(6)

//

曾风靡一时,最多有数百家球馆

//

在网友们诸多不舍情绪的背后是当年对高点以及保龄球运动深厚的感情以及满满的青春回忆。

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的娱乐方式并不多元,突然出现了保龄球这么一项新潮的运动,一个人就能玩上手容易,保龄球也就这么刮开了。

“改革开放后,保龄球这项运动也从国外传播到了中国。”上海保龄球协会副会长张金涛告诉海岸君,上世纪80年代上海开始有了保龄球馆,当时人民广场跑马厅的看台搭建起了12根球道,这就是最早的体育宫保龄球馆,也就是在现在的大剧院;同时锦江宾馆中也有保龄球馆,“不过要说保龄球馆在上海的风靡,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后,当时的情况也是相当吓人的。因为那个年代大家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而且保龄球也比较有趣,适合人群年龄跨度也很大。”

张金涛告诉海岸君,最多的时候整个申城有几百家球馆,数千条球道,平均每个区都至少拥有两到三家保龄球馆。球馆多,打球的人也多,平时晚上几乎每个球馆人满为患,周末晚上要等很多时间才能玩,现在是吃饭排队,以前是打球排队。而且打保龄球的价格也不便宜,做少也要30元,黄金时间段的价位甚至高达50元,“那个年代的30元和50元相当于现在多少?现在打球有时候算上打折和团购,还到不了当年的价钱。”

保龄球为啥不流行,保龄球怎么越来越少人玩了(7)

//

现在保龄球成了边缘运动

//

不过,和保龄球火箭般速度蹿升发展轨迹一样,这项运动的衰退速度也很惊人。

进入21世纪后,大批球馆因保龄球人口的断层及场地租金的不断上涨,造成资金链断流无奈关门。20年前当保龄球运动在上海一夜走红时,谁也不会意料到这股热潮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退去。经历了10多年的沉淀后,保龄球再也没有回到当初的盛世,或许再也回不去了。

在张金涛的印象中,差不多从2000年保龄球馆的数量就开始减少。在他看来,随着市民业余文化休闲项目选择的多样性,保龄球开始逐渐被KTV、高尔夫和桌球等运动分走了大批爱好者。

张金涛表示,

现在申城的保龄球馆数量也从一度的数百家变成了仅剩十家左右。“现在比较大的有卢湾体育馆的昊至保龄球馆和衡山路上的欧登保龄球馆。”

保龄球爱好者小王如此说道,

好在欧登还开着,要不然真不知道以后去哪打球了。

//

租金上涨 打球人少

多重原因加剧保龄球衰落

//

保龄球在上海黄金时期和如今不咸不淡现状的巨大差距不禁令人唏嘘,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也是多重的。

1

人数跟不上扩建速度

其实当初保龄球馆快速增长的背后有台商的影子,他们觉得投资保龄球馆回收快,只需要三个月就能收回成本,在这个背景下很多台商在上海兴建了太多保龄球馆,球馆一下子多了,但打球人数增长的速度跟不上去,这导致了后来大批球馆经营出现问题,只能关门。

2

租金贵

张金涛解释了当初保龄球馆遍地开花的原因,“除了打球人数的因素,到了后来房价开始上去了,租金就贵了,保龄球馆非常占地,租金上去就会加大经营者的压力,很多球馆也因为这部分因素消失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球馆开始了恶性竞争,整个行业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3

重视度不高

除此以外,保龄球运动作为一项非奥运会项目,社会各界对此重视程度不够高,“这导致保龄球发展缓慢。甚至,我国大部分保龄球运动员都是业余爱好者,没有专业的体系和专业的队伍。”张金涛说。

4

场地要求高

昊至保龄球馆负责人朱顺伟告诉海岸君,保龄球馆对场地要求比较高,例如长度和高度都比其他运动,此外保龄球馆的设备成本也很高,即便是购买一台二手的机器运转一根球道也需要十五万左右的成本,新的设备则需要近50万的开销。再加上,现在可供市民选择的体育运动呈现出多元化,保龄球不再是“香饽饽”了。

//

从业者:改变保龄球高消费形象

//

朱顺伟的昊至是一家历史并不悠久的保龄球馆。

2015年3月,在肇嘉浜路上“驻扎”了10年的乐购超市从卢湾体育馆一楼撤离。9月20日,在原址改造的卢湾体育馆昊至保龄球馆开始试营业。至此,卢湾体育中心完成了“退租还体”的最后一步,所有场馆都为居民提供运动健身便利。

保龄球为啥不流行,保龄球怎么越来越少人玩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