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逆否等价推理
A→B=非B→非A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一定
小练习
只有某人是中国人,才是河北人
1.张三是河北人,他是中国人吗?
2.李四不是中国人,是河北人吗?
3.王五不是河北人,是中国人吗?
4.赵六是中国人,是河北人吗?
【例1】如果某人是*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人犯
B.李四不是*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人犯
D.徐六不在案发现场,所以徐六是*人犯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翻译推理,主要考查逆否等价推理。
翻译题干:*人犯→在案发现场。
A项:肯后不一定;
B项:否前不一定;
C项:否后必否前,当选;
D项:否后必否前。
因此本题选C。
【例2】《婚姻法》规定:凡是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而在某婚姻案件中,只有一方是自愿离婚的。所以,法院的判决结果应为:
A.不能判决离婚
B.不一定能判决离婚
C.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再判决
D.应判决离婚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翻译推理,主要考查逆否等价推理。
题干翻译为:双方自愿→准予离婚。
现在的条件为“一方自愿”,属于否前不一定。因此本题选B。
考点2:递推规则
A>B,B>C,结论:A>B>C
A→B,B→C,结论:A→B→C
【例1】一个人如果是智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谦虚的人;而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才会谦虚。但是,如果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么他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由此可以推出:
A.一个人如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就是一位智者
B.一个人如果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不是一位智者
C.一人如果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D.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他一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翻译推理,主要考查递推规则。
翻译题干:1智者→谦虚;2谦虚→认识到不足;3否听进别人意见→否认识到不足。
翻译3逆否等价推理:认识到不足→听进别人意见。
根据递推规则:智者→谦虚→认识到不足→听进别人意见。
A项:认识到不足→智者,肯后不一定,排除;
B项:否听进别人意见→否智者,否后推否前,当选;
C项:听进别人意见→认识到不足,肯后不一定,排除;
D项:否认识到不足→否听进别人意见,否前不一定,排除。
因此本题选B。
【例2】某公司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中有一部分报名参加了公司在周末举办的外语培训班。该公司的部门经理一致同意在本周末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所有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反对在本周末开展拓展训练。
由此可以推出:
A.所有部门经理年龄都在30岁以上
B.该公司部门经理中有人报名参加了周末的外语培训班
C.报名参加周末外语培训班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D.有些30岁以下的年轻员工不是部门经理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翻译推理,主要考查递推规则。
翻译题干:1有的年轻员工→外语培训;2部门经理→野外拓展;3外语培训→非野外拓展。
翻译2逆否等价推理:非野外拓展→非部门经理。
根据递推规则:有的年轻员工→外语培训→非野外拓展→非部门经理。
因此本题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