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雪霁图》(清 王翚)
圭表测影
《溪山雪霁图》(明 蓝瑛)
诗意花城 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 请扫二维码
12月21日,星期一,农历十一月初七,冬至。
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斗柄指子(正北方),太阳“南巡”至尽头,到达黄经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阳光倾斜度最大。
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漫长,且越往北白昼和黑夜的时间差越大。
这一天,古人称之为“日短至”,意为白昼最短。
这一天,你吃的团圆饭是饺子还是汤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葵(翻拍)
冬至日最早在帝尧时确定
最早确定冬至日是帝尧时的天文官和叔。他发现,当西方七宿中的昴宿日落时出现在中天时,这一天白昼最短。他还用圭表测影法测量日影,发现这一天阳光投射在地上的杆影最长。
根据这一发现,古人确定了冬至日的准确时间,史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冬至过后,太阳开始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此后,北半球白昼时间将逐日增长。
古人从阴阳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孝经纬》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而“冬至”二字也蕴含同样的意义,我们不能把“冬至”简单地理解为“冬天来临”。冬者,终也,藏也。至者,极也。意为“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亦即一年中的阴气至此日便到了极点,冬至过后,阳气便逐渐增长。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一含义,就是“冬至一阳生”。
冬天会刮东南风吗
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正是发生在“冬至一阳生”之时。
且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消息。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此时刮起的东南风,是孔明在七星坛祭风作法借来的。曹操却认为“冬至一阳生”,正是阳气来复之时,刮起东南风不足为怪。
孔明借东风只是小说家之言,当然不能当真。但史书证实,当时确实刮起了东南风。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载:时东南风急,(黄)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冬天会刮东南风吗?曹操用“冬至一阳生”解释这种天气现象有无道理?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认为可能性不大。
央视科教频道为此曾专门做过一期节目,名为《赤壁疑云》。在节目中,有关专家查阅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象记录,发现赤壁市每年冬季平均有两三次东南风刮起,认为史书对赤壁之战的记载是可信的。
而曹操用“冬至一阳生”解释这种现象,虽然有点玄,但确实也有道理。
“冬至三候”
均为“一阳初生”的物候
“冬至一阳生”的现象,不仅会表现在天气方面,万事万物也皆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如“七十二候”中的“冬至三候”,均为“一阳初生”的物候。
初候“蚯蚓结”。意为寒极之时蚯蚓交结如绳,屈首向下。冬至后阳气发动,便会向上,屈曲如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属阴。因“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指泉水因地下阳气出现,便可以流动起来了。
古时冬至称冬节会放假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历来是个大日子。古代又称冬至为冬节、小年、亚岁等,民间则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便以建子之月(即夏历十一月)为岁首,以冬至日为新年到来的第一天,周人认为冬至意味着“一阳初生百福至”,是下一轮阴阳循环的始点,为大吉之日。
《周易》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至日,指冬至和夏至,这两天,自商周时期开始都会放假。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朝廷例行放假,官员互贺“拜冬”。《后汉书》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至唐宋时期,冬至和岁首(正月初一)并重。南宋《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一如年节。”
《清嘉录》则直言:“冬至大如年”。
团圆饭南北不一样
直至近现代,每逢冬至,家家户户都像过年一样吃团圆饭,在外的家人也都会尽量赶回来。在广州,有冬大过年的说法。
团圆饭南北习俗不一样,北方人要吃饺子、馄饨,南方人则吃赤豆糯米饭、汤圆,以象征吉祥、团圆。
冬至将到,你准备好回家吃团圆饭没有?
作者:钟葵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