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的扑克牌“历史”,可谓“悠久”。还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学会了扑克牌的三种基本打法,而且动辄给大人们“补缺”,竟然赢多输少。当然,这也和大人们让着我这个小不点有关。
一曰“够级”。就是六人4副牌,3人联邦互相交叉坐,每个人都和对家形成够级阵势。我们这儿的打法是,10及以上的牌,包括A和2,只要满足一定量(10至少5个,J至少4个,Q至少3个,K和A至少2个,2一个)就成为够级牌。够级牌只有对家可以打,或者不是对家而你的王足够烧牌也可以打。其中2又可以附在任何一套牌上作数量追加,大王小王可以单独、也可以缀在任何一套牌上形成够级牌。
一局中先走者为赢,依次为头科、二科、三科、四科、二落(la)、大落(la)。
一局结束,第二局开始,大落(la)和二落(la)要分别向头科和二科晋两张、一张贡牌。贡牌须是手中的最大牌。后来,为增加扑克牌的挑战性,又增了“打点”,也就是你走科前只要对家没主动出过牌,就是你给对方“点”上了,下一轮对家要给你晋一张贡牌,而且优先于落(la)贡,送上手中的最大牌。
图为青岛的够级文化节
二曰“保皇”。一般5个人打4副牌。我们通常打法是直接在一张大王上标注“皇”,一张小王上标注“保皇”,抓到这两张牌者即为“皇”和“保皇”。
“皇”是首先要亮明身份的,在明处,先出牌。“保皇”在暗处。其余都是“造反派”,我们简称“老造”。
“老造”要根据种种出牌迹象或表情迅速捕捉辨别“保皇”者,以避免自相残*,因为毕竟“老造”多于“老保”,相对来说势众,迅速辨别出来形成合力有利。
“皇”也根据种种表现辨别“老保”,避免误伤“部下”。一般有经验的“老保”都会相机制造一些混乱引起“老造”“窝里斗”,看他们差不多几败俱伤的情况下起而攻之取胜,但往往也会因装得太像“老造”造成“皇”的枉*。因此“保皇”者不仅需要牌好,更需要大智大勇。
三曰“吊主”(因是土语叫法,我至今不明白“吊”字是哪个,就用这个我感觉含义有点靠谱的词儿吧,呵呵)。因为本来对这一玩法就不熟识,只是偶尔给人家凑手充充数,玩得少,所以这种打法就记不真切了。现在想来可能类似于电脑棋牌游戏中所称的“拖拉机”?
我的扑克牌“史”我3岁的时候就已经识数认字。4、5岁的时候就学会了辨识扑克牌。6岁的时候,邻家姐姐哥哥、姑姑叔叔们玩的时候,只要缺人手,就会把我拽上,一般都把我安排在打扑克相对有经验的一帮,他们一边打一边教我。到上学的时候我已经完全可以独立打了,不过还是动辄打不赢遭联邦埋怨就哭鼻子,呵呵。
后来大了,会玩了,却又不能随性玩了,因为家人怕我们贪玩耽误学习,平时包括休息日,都是不允许我们打扑克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放开,我们可以出去找同龄人自由组队玩,也可以入伙不够牌局的大人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和当年的小伙伴们走向四面八方,加之其它娱乐方式也相对多起来,对扑克牌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直到走进婚姻,融入另一个家。
婆婆公公一家都喜欢打扑克,但平时没时间也没人手,所以打扑克的时间放在了周末。一般是凑齐3人斗地主,凑齐4人拖拉机,凑齐5人保皇,有6人就够级。再多了有时会分成几帮,一帮打牌、一帮观战、一帮下象棋……
我们玩够级或者保皇都有“贴纸”的处罚。比如够级,只要一帮积分够了8分(头科4分,二科2分。落科扣4分,二落扣2分)。每局折合核算,直至一方先满8分,另一方贴纸,全部分数就清零,从新开始。贴纸之前,每一局既积分又送贡。挑3和(hu),也就是联邦三人都冲进前三,对方每人要贴两张纸。打点不积分不清零,每局一核算,都要送贡。贴纸后积分清零,重新开局,除“点”贡,其它都不进“贡”了。
玩打保皇,首先每人发10张筹码,每局核算。筹码不够,可以跟任何人借,每借10张,都要主动贴上一张纸以示“借款”印证。
每到周末,酒足饭饱,全家人就围坐一起,有打的有助威的,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后来,公公突遭车祸过早离世,全家的悲伤之情一时很难调整过来,加之那时儿子小,有好几年的时间,我们没再聚首打扑克。
这两年,随着孩子们长大成人,两家老人也都退休在家安享晚年。闲来无事时,又开始重拾扑克之趣,于是扑克又成了家人聚会的一出重头戏。我们对老人说,这么爱打扑克,平时周围也有很多老人乐意打,日里无事加入他们多好?可两边老人都说:和他们一起打,往往里面有几个爱较真的,打不好遭埋怨会惹人生闷气,没有和家人一起打这种气氛。呵呵看来我们只能将扑克奉陪到底了。
后来听儿子说网上有各种扑克游戏,但我总觉得在机器上玩没多大意思,再说平时工作忙,回家还要顾及儿子的学习,怎么说也得给他作个榜样吧,不能人家在那学习我在电脑上游戏吧,所以一直没有涉及电脑扑克。
那年,儿子考上了市重点高中,要去住校,我一下子有了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暑假期间,儿子教会我在QQ上玩扑克,说等他住校了我没事可以玩。一开始我用的是他的账号,因为电脑扑克规则和我们平时打的不甚一致,我一时不适应,所以总给他输分。他就不干了,说太给他掉价,人家还以为他扑克臭水平,就非要给我申请了一个QQ号。号申请了,起个什么名字好呢?我说就叫高手吧,唬唬他们。这方空间毕竟咱还是迟来者,故名曰“高手迟来”。儿子还好一顿偷着乐,说我太过“谦虚”了。
也别说,自从玩上网络扑克,还真挺上瘾。输了想赢回来,赢了还想升级,就连我这自谓自制力很强的“高手”,只要一有空闲,就往扑克游戏里钻。在Q,我主要玩斗地主和够级。不过打的时候思想往往开小差,动辄就溜到扑克过程给出的一些人生感悟上了。断想已数篇,几次都想述之笔端,却又不知从何开头。每每作罢。后来还是撰写一篇小品文,竟然在当地报刊发表,并入选新闻网优秀作品结集。
这样差不多度过两个多月,忽然觉得实在太浪费时间,无端耗费精力。有时周末,老公值班,我不知不觉能打到下半夜。思忖这样下去不行,书也不读了,文字也不码了,把功夫都用在了毫无意义的分数上,于是毅然决然“戒”了网上扑克。不过节假日家人一起的时候,偶尔还会打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