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珺
提起汪曾祺先生,眼前总是会展现一幅“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画卷,淡淡的笔墨勾勒出平静随和的可爱老头形象。他似乎总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是文学家、美食家,也是生活家。
汪曾祺 (资料图片)
《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 汪曾祺 著 杨早 编贵州人民出版社
但其实,汪曾祺这一生历经坎坷,经历过困苦,也曾因工作无着念及轻生。这些却少有人知。
汪曾祺是如何成为文学大师的? “佛系”之外,汪老是个怎样的人?
为纪念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问世,以汪老的散文选段复现他70余年人生历程,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与平时所闻不一样的汪曾祺。
年轻的汪曾祺:洒脱爱玩
汪曾祺以“可爱老头”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年轻时的汪曾祺就一副爱玩的模样。在江阴上高中那段时间汪曾祺就不好学习,好玩。“下午躺在床上吃粉盐豆(江阴的特产),喝白开水,看书,把三角函数、化学分子式暂时都忘在脑后,考试、分数,于我何有哉,这一天实在过得蛮快活。”
到了西南联大,汪先生则是一贯的潇洒自在:“大部分同学是来寻找真理,寻找智慧的。”“我就是冲着吊儿郎当来的。我寻找什么?寻找潇洒。”
不过,痛苦的日子也是有的。1946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汪曾祺回到上海,举目无亲的他只能借住在好友家,整日颓废。因为工作没有着落,他曾想过自*。老师沈从文得知后,写信将他大骂一通:“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
回想起自己高二时的初恋,汪老写下了这段细腻、动人的文字,耐人寻味。
“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作家汪曾祺:外圆内方
汪老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成为作家这件事的呢?“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看起来随和、好说话的汪老,其实也有固执的一面,尤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
汪曾祺的《寂寞与温暖》曾经改过六版。小说本来叫《寂寞》,汪曾祺的家人本意是请“老头”写一写在特殊时期如何受罪、境遇如何悲惨的。谁知汪曾祺写得满是温情,家人让改他倒不生气。只不过改来改去“还是那个调调”。题目还从《寂寞》变成了《寂寞与温暖》。家人拗不过,只好顺从了他的意思。
另外一个故事,发生在汪老和家中孙辈两个孩子之间。小孙女觉得爷爷画的鸟丑,于是到商店买了个鸟窝的模型回来。“爷爷,你画的鸟太丑了,老是瞪着大眼睛,脖子还梗着。以后照着这个鸟好好画啊。”结果呢,汪曾祺笑呵呵地把鸟窝放进了书柜,不过他画的鸟还是原来的样子。
一部珍贵的 “文学自传”
在汪曾祺诞辰百年之际,《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从内容编排到书籍设计,打造了一部有特色的“文学自传”。该书获得汪曾祺家人的授权,并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编著。杨早还有另一部新作《拾起汪曾祺》。
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杨早将散落在各处的129篇追忆、记事性质的文字进行细致编排,按照时间顺序完整呈现汪曾祺的一生。
汪曾祺是否写过自传?据编者考证,汪曾祺曾在1991年写过八篇带回忆性质的散文,总称为“逝水”。不过内容只记述到汪曾祺初中时代。对于想要了解汪曾祺人生经历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肯定是不够完整的。
本书收录的文章,从1920年~1939年汪曾祺的家乡高邮与江南讲起,到去昆明西南联大读书,一直追溯到1980~1997 年汪老在北京成家得子,呈现汪老的人生轨迹。其中涉及的选段均在文末标注文章名及发表时间,有意深读、考证的读者可以此为线索查阅。
阅读汪曾祺的人生,也是阅读一个时代
除了完整性,本书选取的内容均为汪曾祺叙事性文字中最为有特色的部分,以汪曾祺的文字来讲汪曾祺,文字质量也很高。封面选用汪曾祺先生画作《鸟栖枝头》,这“瞪着眼睛,梗着脖子”的鸟,生动体现了汪老“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的人生态度。
阅读汪曾祺的人生,我们才有机会看到一个更为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汪老。汪曾祺的一生在高邮、昆明、上海、北京等多地辗转,我们跟随着他的足迹,走访各地风物、寻常人的生活,以及历史事件。
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以及黄永玉、老舍、巴金、朱自清、闻一多等众多知识分子也在其字里行间出现,透过汪曾祺的笔触,我们能够从侧面了解一代文人形象。
汪老写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
汪老谈闻一多: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
可以说,阅读汪曾祺的人生,也是在阅读一个时代。(孙珺)
原标题:汪曾祺首部文学自传《宁作我》问世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