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 社交”赛道,Blush不是第一个拥抱AI聊天机器人的应用。
它背后的制作团队Luka公司曾推出AI伴侣“Replika”,将对话式语言大模型融入其中,允许用户训练成符合自己喜好的AI伴侣。
再比如,由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开发的AI聊天机器人平台Character.ai,能够同时邀请多个AI角色聊天,其中包括二次元的游戏角色,甚至埃隆·马斯克的AI角色也在其中。网站上线半年就达成了每月过亿的访问量。
Character.ai官网首页
在国内市场,由创业公司MiniMax打造的Glow AI,同样允许用户创建AI智能体,与TA进行互动,主打聊天、陪伴的功能。
据相关媒体报道,Glow AI上线4个月后便获得近500万的注册用户,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随处可见用户分享与AI的交友故事。
图片来源:微博超话Glow聊天室
我们通常认为由代码组成的AI不容易介入情感和社交领域,但事实却是它正尝试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新型关系,越来越多人通过AI获得精神依靠,排解孤独。
国内外的开发团队大多瞄准了这一海量需求的市场,希望通过用户的情感需求来换取一定的商业回报。情感也不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而是商业化赛道中明码标价的数据商品。
据了解,AI伴侣“Replika”上线至今,每月稳定保持200万的活跃用户,其中有5%的用户甚至愿意付费订阅。通过这些订阅,Replika2022年获得了约3500万美元的收入。
Character.ai在移动端产品未上线之前,它的网站月访问量便超过2亿次,Reddit论坛上已经有超过5万的用户加入话题讨论。Character.ai首席执行官Noam Shaze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会推出“付费订阅”模式,不排除以广告支持的模式保留免费版本。
用户为体验付费,确保获得的AI交流对象完全符合他们的审美兴趣,AI 社交看上去是一门有利可图的好生意。
但值得一提的是,想依靠“情感需求”收割用户并没有想象中来的容易。
Blush的开发团队此前表示,应用上线后,与10个角色进行匹配和聊天是免费的,但如果用户希望有无限的匹配对象,并且进入后续“约会”阶段,需要进行付费订阅,定价为99美元/年(人民币定价为458元/年)。
这一举动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嘲讽和不满。当用户沉浸于“虚拟恋爱”时,一些AI对象却专注于氪金诱导,会令一些用户产生不适,进而选择卸载AI交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