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雄心混搭最强武将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10-29 20:26:21

1994年上映的经典电影《西楚霸王》,场面宏大,演员阵容强盛,有吕良伟,张丰毅,关之琳,张敏等。

而吕良伟,更是把项羽的英雄气概,演译得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显然是歌颂项羽的,把项羽塑造成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这么一个完美主角,似乎这样的人,才是真性情之人,没有任何的缺点,让无数的青少年崇拜。

而张丰毅扮演的刘邦,就成了反派,圆滑奸狡,并且贪财好色,虽然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却是个卑鄙小人。

张敏扮演的吕雉,就成了有大野心的女性人物典范,估计无数的女强人以及女权主义者,会把这样的一个人物作为效仿的对象。

那么这部电影塑造出来的人物,如此的成功,是否真的跟史书里所记载的那些人物是如出一辙,基本上相同的呢?

霸王雄心混搭最强武将,(1)

其实,不少的影视作品,为了让观众觉得更好看,剧情看上去更精彩,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毁原著,把一些原著里不该有的剧情以及人物言行,进行删减,从而达到他们所需要的视觉效果。

而二十多年前拍摄的这部《西楚霸王》,也是大胆的毁原著,不顾各种历史学家以及各种原著粉的声音,去把楚汉争霸当中的各个人物,进行一次重新的塑造,让人耳目一新。

甚至,这部电影为了让剧情更加的好看,让吕雉从见到项羽的第一刻开始,就对项羽产生爱慕之心,甚至在项羽兵败自*前的一刻,吕雉还穿着锦衣华服,叫项羽不要用剑自刎。

并且在项羽死后,吕雉还走上前去,伸手轻抚项羽的脸,这样产生的视觉效果,无疑是相当震撼人心,也让人物的情感关系提上一个层次。

但史*载,却并没有这么一回事,吕雉与项羽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交集。

在这里,我说一说,真实的楚汉争霸各个人物,究竟是怎样的:

1,项羽

霸王雄心混搭最强武将,(2)

首先说项羽的出身,那是比陈胜吴广,还有刘邦,以及一众谋反起义的诸候将领,都要显赫得多。

他虽然不是王族之后,可他却是名将之后。

他的爷爷是楚国名将项燕,而项燕的结局是被秦国的大将王翦所*,或许正是因为这样,项羽家族成了反秦诸路人马中较为积极的一支。

而关于项羽父亲的记载,是相当少的。

大致上史学家认为,项燕生下的儿子里,有项渠和项梁这两个人,可项渠不知是什么原因(一说是*了人),始终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

因此,项羽是被叔父项梁抚养长大的,这一点无论哪一历史记载都出奇一致。

项梁在项羽年少时,就极力培养他成才,虽然不是亲生儿子,却也视为己出,让他读书,学剑,以及学兵法,可项羽都学得不怎么好,甚至提出,学剑只是一人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后来项羽长大,在身体素质方面,确实是天造其人,身高八尺,臂力过人,能扛大鼎,这身体素质,也是他最后成为史上最强战将之一的重要基础(这跟他个人努力也有关系,没有人天生就好臂力,肯定是练出来的)。

而项羽在年少时就表现出不一样的自信和雄心,当看到秦皇车马以及秦皇的威仪,他对项梁说,吾可取而代之。当时项梁还吓了一跳,对他说这是要*头的。

可后来,项梁带着项羽反秦,就发现项羽果然是有王者气概,因此也把重要任务交给年少的他,让他得到最大限度的磨炼。当时项羽跟叔父起义时,才二十四岁(死的时候才三十一岁),而刘邦在起义时,就比项羽大得多,还一事无成。

当然,项羽如此年轻就能成为将领,也是他的出身以及他叔父的提携。

起义初期的项梁,虽然是拥有强大的兵权,可他还是拥立楚怀王,为楚怀王而战。

后来项梁战死,陷入敌将设下的埋伏而中乱箭,回到军营马还在跑,但他已经死在马上。

很多人都认为,项羽是继承了项梁的兵权,从而才如此年轻就成为反秦起义军最强大的一员,但实际上,很多史*载,并非如此,由于项羽太年轻,哪怕项梁死掉,也没有被楚怀王委以重任。

而真正的转折点,是项羽*伐果断,怒*了一个跟他作对的将领宋义,才真正取得兵权,让楚怀王拜他为上将军。

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项羽是真正的勇者,并不是靠祖辈留给他的兵权而起家,他的军队,是他自己靠不断打*而获得的一支军队。

然而项羽如果只靠个人的武力以及勇毅,不足以成大事,哪怕他武力最强,出身再好,也难以在纷乱的秦末站稳脚跟。

有一个人,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项羽在谋略上的不足,这个人就是范增。

范增在项梁拥立楚怀王起义初期,就是最重要的谋士,这是个跟诸葛亮差不多的人物。

并且,范增还在一些决断上,补了项羽过于意气用事以及过于感性的短板。

项羽年少气盛,同时又侠义柔情,往往因为个人的情绪喜好,而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为了虞姬冲冠一怒,坑*二十万秦降兵,火烧阿房宫等。

范增老谋深算,凭着经验以及谋略,往往纠正项羽各种过激行为。

跟项羽同时期起兵的刘邦,开始时并没有张良和萧何这样的人才,因此总是被动挨打,处处受制于人,并且在乱世中没有一点安全感(随时被*掉)。

正因为这样,项羽一直没把刘邦当成多大的敌人,反倒是觉得,跟刘邦有结拜之义,不能赶尽*绝。

项羽中哪里知道,刘邦口口声声把他当兄弟,只是为了麻醉他,让他大意,在垓下之战,刘邦可以说百败一胜,这时的真面目也彻底暴露出来,对项羽是一直追*到乌江,还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项羽是相当好面子的人,正因为这样,他有好几次机会*刘邦,都白白错失。

第一次,他驻兵鸿门,等刘邦前来赴宴。

当时项羽的兵力在数量以及势态方面,都绝对远胜于刘邦。而刘邦是先入咸阳的人,当时各路诸候反秦,约定好,谁先入咸阳,谁为王。

刘邦虽然先入咸阳,可他没敢称王,他怕项羽带着大军*来,直接把他灭掉。因此他对秦宫里的珠宝和美女都没动,等着项羽前来。

项羽发出通碟,让刘邦前往鸿门赴宴。

此时的项羽已经得到消息,刘邦其实有称王的野心,因此他直接就问刘邦,是否先入咸阳,就该称王。

假若按一般人的思维,肯定是跟项羽讲道理,说之前不是已经讲好的吗?谁先入咸阳者,谁为王。

然而刘邦知道,项羽手里的军队,随时能把他灭掉啊,这会儿谁的拳头够大,谁就有道理,他的军力这么弱小,凭什么跟项羽讲道理?

因此,刘邦在鸿门宴上,并没跟项羽讲道理。

他哭啼着说,我一直以来,把项羽你当成兄弟,因此觉得你才是真正的九五之尊,哪里会自己来当这个王,我就是入咸阳把一切都准备好,迎接你的到来,而你却把我当成如此狼心狗肺的人,我只觉得我这兄弟之情义,都白白耗损了。

项羽还真的以为,刘邦把他当成兄弟。

他即时就对刘邦说,这是你军队里面的一个叫曹无伤的将领,给我军告的密,或许这家伙是个小人,在离间我们之间的兄弟情义,我绝不会是什么无情无义的人,你把我当兄弟,我当然把你当兄弟。

在这么一个过程中,项羽不仅被刘邦如此伤心的哭啼,软化了神经,没有了任何惩治刘邦的打算,还提醒刘邦,在刘邦的军中有这么一个叛将曹无伤(刘邦在第二天就把曹无伤诛*),从而让刘邦获利,并摆脱危机。

紧接着,又有项庄舞剑,而项伯出手对抗等的情节,项庄是为范增而做事,要对刘邦动手,可项伯因为跟张良有私交,因此就受张良的托咐,在这时出手护住刘邦。

在鸿门宴上,刘邦凭着虚伪以及奸滑,躲过了*身之祸,他最终以喝酒有点头晕,去厕所这样的说话,就逃离了,而项羽此时喝个半醉,也没把刘邦的离开当一回事,放过了刘邦。

第二次,项羽带着军队兵临城下,刘邦及他的一整个团队,都已经受困城中,没多少兵力应对。

然而刘邦却死撑着场面,站在城池顶上,隔空跟项羽喊话,双方争吵起来,而争吵的话题,就是过去谁不讲情义,谁做过什么是不对的。

显然,实力太弱的刘邦,在这时依然是打感情牌(除此外之外,他真没什么能拿出来跟项羽打了),只想让项羽这个大丈夫在心理战上输给他。

范增看出,项羽被刘邦迷惑,他让将士把刘邦的父母都押出来,对刘邦进行要挟。

这本来是刘邦的软肋,然而刘邦却哈哈大笑,对项羽说,我跟你是结拜兄弟,你把我的父母*了,也就是把你的父母*掉,如果天下人知道,一定会觉得这是个笑话,而你必定会被天下人耻笑。

结果,项羽还真觉得,这不是大丈夫之举,当即就叫范增不要使这种无聊的方法,他认为拿别人的父母来要挟,是可耻的。

紧接着,项羽拿出他的强弓硬箭,隔着几百丈的距离,直弯弓射向刘邦。

这一箭还真厉害,项羽不仅臂力好,并且还箭术高超,正正射中刘邦肚脐,让刘邦有生命危险。

可刘邦阵营当中的这批人,立刻砍掉这箭尾,把刘邦重新扶起来,让刘邦摆出一副完全没有受伤的模样。

刘邦哈哈大笑,对着项羽说:“项羽!你以为你的射术很厉害吗?你射的箭,在我鞋跟前就软下来,你有本事,就再射一次,估计也射不到我!”

当时,范增亲自把箭交给项羽,对项羽说:“再射!”

然而这时的项羽,却心里在想,如果这一箭,他依然不能射中刘邦,那这事传出去,天下人岂不是认为他的射术真并不是传闻中那么的厉害?

最终,项羽为了面子,没有再射这一箭,让刘邦又逃了一命。他当时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担心自己射不中而失威,对将士们说了一句:“我射一箭不能让刘邦死,这是天意!既然是天意,以后我再找机会灭掉刘邦!”

结果项羽在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灭掉刘邦。

刘邦集团发展得日益壮大,帮项羽做事的韩信,英布,彭越等,都投靠了刘邦阵营。

而张良使出了一个离间计,暗中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让项羽对范增产生误会,致使范增这个最重要的谋士,负气离开项羽,死在路途上。

可以说,项羽是一个大丈夫,有名有节,然而他就是太在乎自己的名节,太在乎别人把他当成大英雄,往往在一些细节事情上,有所顾忌,最终失了大局。

而刘邦,就是个真小人,相当的懂得打心理战,迷惑别人,因此他最后赢项羽,靠的全是计谋。当然,刘邦也有很多成功之处,扰络人心,汇聚人才,与人结盟等。

项羽在垓下之战,真正的惨败。

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尽显他有情有义大丈夫的一面,例如,他为了保护虞姬,不惜放弃万金,可最终虞姬还是死掉。

他带着数百骑连夜突围,打得汉军措手不及。而他逃到乌江,遇到乌江亭长,亭长为他安排船只,送他过江,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可他却只觉得,无面见江东父老,把坐骑送给亭长,然后独自一人,大战追*而来的汉军将士。

项羽的勇猛和武力依然在这刻发挥到极限,凭一己之力,跟几百汉军将士厮*,无人敢近。

最终,打到最后,项羽身上几十处伤,依然屹立如初,挥剑自刎,完全不失大英雄气概。

2,刘邦

霸王雄心混搭最强武将,(3)

当秦末起义军不断增多时,时值壮年的刘邦,也成为某支起义军当中的领导者。

他已经四十八岁,当着一个亭长,饱不了,饿不死,权并没有什么权,财就更是没财,生活相当的贫困,但总比一些赤贫的普罗大众要好,然而乱世太乱,还是逼着他加入战斗。

跟项羽相比,刘邦的各种基础太差了,但他从开始,就有一个团队,当中有萧何等,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人,他的老婆吕雉。

吕雉在历史记载中,都是相貌平平。

因此,吕雉的外貌,可以说跟虞姬这样的大美人,有着天上地下的差别。(电影《西楚霸王》里,虞姬是关之琳,吕雉是张敏,两个都是美女,这显然是为了吸引观众,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四十多岁的农妇,又黑又壮实,比刘邦日后称王时任何一个宫女都差)。

但是刘邦最厉害的一点是什么,他容人之度,以及忍耐力是很好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大气。

他显然是对吕雉这个老婆心里有着诸多的不满,甚至可以说仇恨(吕雉在一次逃亡过程中,把他拖后腿的老母亲割绳放弃,让他老母亲被秦军戳*)。

可是,刘邦能忍,他一直尊重吕雉这个老婆,容忍这个老婆,而吕雉在刘邦打江山的过程中,也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刘邦到达这个岁数,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君子,但私心和野心其实都很重,虚伪和奸滑,可以说达到极致的境界。

而刘邦成功之处,也是他最厉害的一点,是笼拢人心,重视人才。他能把最重要的谋士以及武将都收归帐下,并不是靠自己的人格魅力,靠的其实是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东西,利益。

他能让跟随他的人知道,如果跟着他一起打,最后成功,能得到什么。

并且刘邦在识人用人方面,很具慧眼之处,像樊绘这样的*猪佬,也能成为他的大将,并且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的时势,也偏偏让项羽这种武力强大但思想感性的武夫,成为他最重要的对手,他恰恰就能利用自己虚伪奸滑的优势,迷惑项羽感性的一面,最终让项羽败在他手上。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是“妇人之仁”,但实际上,韩信还是对项羽有些感恩的。

韩信对刘邦,却是一方面看不起,另一方面也有很大的抵触对抗心理,觉得这个人是小人,不能成为他的主公(也正因为这样,韩信最后惨遭毒手,很多人都认为,是吕后和萧何合计做的,但如果没有刘邦的首肯,这两个人敢动手吗?)

韩信死后,紧接着,就是彭越,英布,以及一批跟刘邦打江山的文臣武将,个个下场惨烈。

而刘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不是亲自动手,因此天下人也不能指责他,都以为他是个仁善的皇帝,但实际上,刘邦为了守江山,做法相当的残忍。

跟项羽对抗的过程中,刘邦几乎一直处于危机状态,始终比项羽弱不知多少倍,而他这个团队本来就是杂牌军(项羽的军队,却是项梁以及项燕传承下来的),在楚汉争霸中,刘邦不知吃过多少败仗,随时有兵败身死的危险。

但刘邦最终从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挺过来,凭着垓下之战,一举翻身,可以说百败一胜,从这方面看出,刘邦的意志力还是相当坚韧的,非一般人能比。

最后刘邦能成为真正的赢家,跟项羽相比,他不沽名钓誉,注重最实际的利益和结果,不逞英雄,也没有项羽的妇人之仁,关键时刻就*伐果断。

因此,项羽虽然比刘邦武力强很多,但实际上,在其它个人素质方面,他远不及刘邦。

3,吕雉

霸王雄心混搭最强武将,(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