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小时候》之四
原创: 马忠
我在《克兰河畔看风景》一文提到过,台地上、菜地旁有一块草地,是孩子们游戏的天堂。现在就说说我们曾在这里玩过的几种游戏。
经常有七八个或十来个小朋友在此相聚。男孩女孩都有,做各种游戏:跳皮筋,扔沙包,丢手绢,找朋友,老鹰捉小鸡,套腿轱辘转,等等等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跳皮筋”是女孩们的游戏,看着就美。皮筋,是把汽车废旧的轱辘内胎(也有用自行车内胎的)旋着剪成细长条,两头打结做成的。玩时把它环状套在两个人身上,两人相对,拉开距离到五米远左右,把皮筋撑紧,褪到脚脖处。一个人在中间用脚背勾住皮筋,绕在脚脖或腿上,一边唱着节奏相配的儿歌,一边踮步跳着合拍横移,先向外几步 ,再回去几步。还有变着花样向外的同时向前,或者向里的同时向后,甚至像舞蹈家转着圈地跳。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潇洒自如。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橡皮筋弹性好,上、下、伸、缩,抖动不已,在跳者的腿脚上滑来滑去,由着跳皮筋的人随心所欲,变化无常。预定的一小节,皮筋没滑脱,勾住不卡死,刚好一曲终了,就算完成。接着升级:两头撑皮筋的把皮筋从脚脖提高到小腿中部,跳者继续。以此类推,到膝盖,到大腿中,大腿根,腰部,胸部,最高是肩部。越高难度越大:腿脚的柔韧性好,才能从肩高处勾下皮筋,并打环后再跳,且皮筋容易上滑到腿根卡住,更难跳了。连续成功六节,一气呵成,最为难得。不管哪一节失败,跳者就按约定与撑皮筋中的一个人换位。规则严的无论哪一节失败,换位后再轮到自己跳时,都得从第一节脚脖处跳起;规则松的从失败那节跳起。谁到肩部成功,游戏就算结束。除了一个人跳的,也有两个、三个、甚至好几个人同时跳的,只需撑者后退,拉长皮筋。多人玩儿时,阵势大,步声响,合唱、动作都要和谐、整齐,一人配合不好,全组受罚下场。看跳皮筋最令人赞叹的是,跳者的步伐和儿歌的配合,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节奏鲜明合旋律,歌声朗朗有韵味儿。至今,我耳边还时常回响起,跳皮筋的曲调和歌词:一个点,踢马蹄,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沙包的玩法很多。最好玩儿的是“盖房子”。因为草地上没法用木棍划出像火车头的方格线条,不能玩儿,所以只好“扔沙包”。此游戏至少三个人,两头各站一人,负责扔沙包,击打中间躲沙包的人。就一个沙包,这头的人扔过去,不中,那头的人拾起扔回来。直到打中。谁打中,就和被打中者换位,接着玩儿。沙包有拳头大小,用六块方形小布缝制而成,里面装八九成细沙,打到人不疼。沙子过满太硬,容易伤人;沙子过少,又轻又瘪,扔不远,击不到人。中间躲沙包的人多两三个热闹,太多了乱哄哄,就容易被击中。尽换人了,没了趣味。
“丢手绢”是从幼儿园传承来的。男女孩子十来个人围坐一圈,合着节奏拍着手,唱着专配儿歌:“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同时有一个孩子拿着手绢,在圈外合着儿歌节拍,踮脚跳着绕圈走,乘人不备,偷偷把手绢放在某个小朋友身后,接着原样走,若无其事,也可以跑,尽快跑到被丢了手绢者身后抓住他,就成功了。可以让他出个唱歌跳舞类的节目。如果没抓住前被发现了,被丢者可以拿起手绢追丢者:追上了,原来丢手绢的表演节目;追不到(标志是丢手绢的坐在了被丢者的位置),还是被丢者出节目。完后,表演了节目的人又开始新一轮的丢手绢。
“跳皮筋”是每个人竞相表演此项才艺,看谁跳得好,玩儿得转,动作合拍不乱,过程连续不断,且节奏感强,流畅优美。而“扔沙包”和“丢手绢”玩的是机敏和刺激。看谁猜得准、躲得开、感觉好、跑得快。怕被沙包打中或被丢了手绢,心里有小小的恐惧感。就像击鼓传花,怕传到自己的手中停住被逮。每个人的心里忐忑不安,紧张刺激。不过,也不尽然。丢手绢时,有的孩子喜欢表演,巴不得被抓住,一展风采,出点风头;有的孩子喜欢起哄凑热闹,希望那些不敢或不善表演的被抓住,“幸灾乐祸”,看人“出丑”。当然,大部分人除了怕自己被抓住,也怕别人被抓着,看别人被丢了手绢却浑然不知,那个着急劲儿,提身、张手,欲说还休,替人担心,溢于“颜”表。
至于“找朋友”,就是另一类游戏了。也是从幼儿园里学来的。主要是培养孩子讲礼貌、重友爱的品质和能力。很多孩子围成一圈,面朝里站着,圈内有一个或几个人,挨近并面对一圈的人,一边按节拍侧身踏步沿着圈内走,一边和大家共同拍手唱着《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跟着歌词内容,圈内人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刚好对着谁,就继续唱着歌词并向他“敬个礼”,“握握手”,接着招手“再见!”再从头唱着往前走。同样反复,转完一圈换人。换上的人,如法炮制。
“套腿轱辘转”游戏,是我在此文中起的名。曾经这游戏什么名记不得了。玩儿起来也很有意思。几个人就可以玩儿,七八个更好。大家挨近围成一圈,每人抬起一腿伸向中间,腿脚互相勾连套压 ,不使松脱。另一腿金鸡独立,共同起跳、转圈。同时身脸朝外,双手拢起,由外朝里或反向划圈,并齐喊着专配无曲调儿歌:“轱辘轱辘一个,轱辘轱辘两个,轱辘轱辘三个,……轱辘轱辘十个。一枪打倒蒋介石!”“轱辘”音当时发的是“咕噜”,按游戏像车轱辘转圈,我想该是“轱辘”吧!(也许我弄错了。确实,“咕噜”音上口好听。)每喊到一个数字,人人都伸一下相应的手势。转不到十,多半都站不稳,跌倒了。有的带倒了旁人,也有的没摔倒却腿脚勾连不住,脱离了“组织”。耐力和平衡好的坚持到最后,成为赢家。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多熟悉,此处从略。游戏种类很多,在河间台地上玩儿的好像主要就这些。其它的游戏还有很多,我想另文再述。年深日久,当时一起做游戏,具体的人和某次情景记不清了,只有玩法、过程和我们的心境还有印象。只能如此叙说。我记得不一定准确,大致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