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3日讯(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王艳红)13日一大早强冷空气抵汉,风雨携冰粒“突袭”早起上班上学的市民,“我一边骑电动车一边被雪籽‘打脸’,骑得越快,打得越疼”“出门时爸爸说在下雨夹雪,让我听窗户上的声音,幸亏听了他的话,套上了羽绒服和围脖”……今早低温4.1℃,为什么会下冰粒?冰粒和雪、冰雹有什么区别?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市气象局气象专家。
市气象专家表示,今早出现的是冰粒,而非冰雹。冰雹在冬天不太可能出现,因为冬天天气冰冷干燥,很难形成积雨云,冰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此外,冰粒和雪、霰等在气象上都属于固态降水,但也有所不同。雪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较缓慢,温度较高时多成团降落;霰是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冰粒则是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仅剩下破碎的冰壳。雪花容易分辨,霰和冰粒如何分辨呢?专家称,霰为白色不透明状,形态为球状或近球状圆锥形;冰粒则是透明的球状或不规则形。霰落地容易破碎,冰粒质地硬不易破碎。正如“雪落无声”,而霰落地会反弹有声,声音较弱,冰粒则是落地反弹有清脆声。
学过中学物理的人有个概念,水在0℃开始结冰,今天气温并未低至零下,为什么会下冰粒?专家表示,并不是零度以下才会下。冰粒降水要有两种产生机制:一种是经典的融化机制,即大气温度垂直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冷—暖—冷,当上层的冰晶层中形成冰晶或雪花后,下落到中间的暖层部分融化,进入低空的冷层后再次冻结,以冰粒形式落到地面;另一种是暖雨机制,即大气垂直结构中没有冰晶层,当云中无雪花或冰晶产生的情况下,云滴增长为毛毛雨滴,后在冷层中冻结为冰粒后落到地面。今早为降温的主力时段,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冰粒,它也有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比较难以预报的特点。
好消息是,南方大范围的阴雨天气进入收尾阶段,阳光要返场了。预计未来三天,受高空偏北气流影响,我市大部多云天气。明后两天高温将逐步回到10℃上下,低温仍在冰点,后天最低气温仅-2℃,早晚体感冷,大家要注意防寒。
武汉市三天预报
2月14日白天:多云
最高气温9℃,最低气温1℃
偏北风3到4级转2到3级
中心城区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
2月14日晚上到15日白天:多云
最高气温11℃,最低气温-2℃
偏北风2到3级
中心城区最高气温12℃,最低气温0℃
2月15日晚上到16日白天天气:多云
最高气温13℃,最低气温2℃
偏东风2到3级
中心城区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4℃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