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广博,物种丰裕,但其也遭受着相当严峻的生存威胁。野生植物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对于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系统修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物种快速灭绝的激荡浪潮下力挽狂澜,保护中国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资源,是时代责任,作为野生植物物种保护的“诺亚方舟”,我们责无旁贷。
中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崖柏
国家保护级别:II 级
濒危等级:极危
致危因素:生长极其缓慢。
崖柏是柏科崖柏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树高5至10米,树皮灰褐或褐色,长条薄片状开裂;枝密集开展,小枝扁平,多排列成平面;叶交叉对生或3至4片轮生,或螺旋状着生;雌雄同株或异株,球花单性,单生枝顶或叶腋;雄球花具3至8对交叉对生,雌球花具3至16枚交叉对生;球果圆球形、卵圆形或圆柱形;种鳞扁平或盾形,木质或近革质,熟时张开,或肉质合生呈浆果状,熟时不裂或仅顶端微开裂,发育种鳞有1至多粒种子。
据史料记载,“崖柏”是一种珍贵稀少的柏类植物,而因其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故而得名为“崖柏”。崖柏主产于中国四川大巴山、华北地区太行山脉,缘起于3亿多年前,与恐龙处于同一时代,在白垩纪繁盛一时,被世界林木研究专家组植物学家称为世界上最稀有,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世界上仅存的植物活化石。
崖柏通常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千万年来,历经大自然风雨洗礼,汲天地之精气,积淀万年之沉香,气韵之神效无同类可比。因生长极其缓慢,百年不过盈尺,在民间有“千年松、万年柏”之说,而万年柏即指崖柏。
1892年4月,法国传教士法戈斯在我国重庆市城口县海拔1400米处的石灰岩山地首次采获标本。七年后,这号标本(编号:Farges1158)成为新种的模式标本,收藏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此后的一百余年中,一直没有第二次采集记录。故1984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崖柏列为濒危种,定为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后来,在编写《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过程中,曾有人多次前往产地调查,均未见其踪迹。1998年世界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1997年度世界受威胁植物红色名录中,将崖柏列为已绝灭的三种中国特有植物之一。1999年8月,在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不再将崖柏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值得庆幸的是,2002年,重庆开县再度发现野生崖柏,重庆也被认为是世界仅存的崖柏分布地。
滇桐
国家保护级别:II 级
濒危等级:濒危
致危因素:人类活动。
滇桐是椴树科滇桐属落叶乔木树种,树高6至20米,嫩枝无毛,顶芽有灰白色柔毛;叶纸质,椭圆形,长10至20厘米,宽5至1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上面叶暗绿色,无亮无毛,下面叶同色,秃净,基出脉3条,边缘有小锯齿,叶柄长1.5至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长约3厘米,花2至5朵,萼片5片,长圆形,约1厘米,外面有毛,花柄有节;蒴果椭圆形,长3.5厘米,宽2.5至3厘米,种子长1厘米。开 花期7月,结果期10至11月。
滇桐属是古老的第三纪孑遗属,由于没有与其类似的物种,滇桐属也被称作寡种属。滇桐作为滇桐属这一寡种属的主要树种之一,滇桐居群对于研究滇桐属系统演化、区系地理研究和选育珍贵树种应用均有重要价值。
滇桐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干湿交替炎热气候区及海拔1700 米一带的山地林中,主要散生于石灰岩季节性雨林或半常绿季雨林中,分布区域狭窄,居群稀少。为解开滇桐属的生存危机之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自2005年起对滇桐野外资源现状进行了3年的资源调查,仅在我省的东南部文山地区和西南部德宏地区找到6个野生滇桐居群,种群数量极其稀少。
威胁滇桐居群生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们大量种植草果,侵占了滇桐的栖息地;二是林区树木被砍伐,使滇桐生存条件失衡。为保护这一野生植物珍稀物种,我国将其纳为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和IUCN 列为濒危植物,明确重点保护和挽救的濒危植物。同时,滇桐也被纳入全国重点保护的120种和云南省重点保护的62种极小种群植物。
2014年至2015年,杨静博士就滇桐的两个主要分布区:文山州及德宏州采集滇桐不同居群的种子进行繁育试验,目前已获滇桐幼苗数百株。在昆明植物园建立滇桐的迁地保护试验示范基地。同时,与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选址建立滇桐近地保护点,在该点近地保护文山州来源的滇桐幼苗200株。对滇桐的组织培养研究正在进行中,已开展两次滇桐的组织培养试验,更多的保护措施正在积极开展。
(信息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编辑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