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赞把此片比作“仿佛是由头像组成的奇妙壁画”,“是面部的纪录片”。全片都以特写和细微的脸部变化来呈现,在灰白的底色中传达一种人性异化的虚无感。
影片最精彩同时也是最大篇幅的段落是贞德与主教的唇枪舌战,表现了目不识丁的民族女英雄在面临文字狱时发自内心的虔诚与释然。
“你确定会获救吗”
“是的”
“那你的意思是你在赎罪?”
“如果我是,请求上帝继续宽恕我。如果我不是,求上帝把它赐给我。”
贞德的脸总是朝上望着主教和法官(沉默的受训姿态),而这些刽子手们总是脸朝下面对着他(运动中的咄咄逼人),动/静、俯/仰之间的视觉美学,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意志冲突”(霍华德·劳逊语)。
《圣女贞德受难记》 主教们
摄影机正面对着贞德,清晰可见地倾听着她身体的凋敝、灵魂的重生。这难道不是镜中的“自我”?一场审判,是对原就圣洁的心灵的再次洗涤,是德莱叶恰如其分利用“库里肖夫效应”而实现的情感共震。
这样正对摄像机、有意无意忽略正反打带来情节上顺连的表演与絮语,在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大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