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塔:战斗天使》的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从“动作捕捉”到“表演捕捉”
和卡梅隆有关的电影不涉及技术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
《阿丽塔》塑造了大银幕上第一个由CG(Computer Animation)技术制作的人类角色。采访中,很多人都会问卡梅隆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CG来呈现阿丽塔。
阿丽塔是个赛博格(Cyborg),除了头部,身体都是机械制造,很难以真人演绎,这是严肃的答案。但更多时候,卡梅隆都会给出另一个更不讲道理的回答:我们总要尝试点新鲜的东西。
在《铳梦》里,加里有一双超大的眼睛,这对漫画读者来说不是个问题——日本漫画里每个人都是大眼睛。但要在大银幕上呈现阿丽塔这双大眼睛就有些难度了。要特别突出,又不破坏角色作为人的真实感,这个平衡点折磨坏了负责特效制作的维塔工作室(Weta Digital)。调整了上百次,Weta和卡梅隆、罗德里格兹终于在阿丽塔眼睛的大小上达成了共识,他们用830万个多边形组成了眼睛虹膜,这一数字在《指环王》中的咕噜被创造出来的2001年仅为2.5万个。
前几天,我又重看了《阿凡达》,这部影史票房第一位的大片即便在今天来看特效技术都是一流的。但当时,动作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纳美人的面部表情能呈现喜怒哀乐,但和人类表情相比的确生硬很多。而在《阿丽塔》里,女主角的面部表情比纳美人多了三倍。所以,相较于已经相对成熟的动作捕捉,Weta和卡梅隆更愿意强调,《阿丽塔》所采用的技术是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后者比前者更生动细腻。
电影中有很多镜头简直就是在炫技。一开场,重新拥有了完整身体的阿丽塔从睡梦中醒来,眨眨眼睛,懒洋洋的。她站在镜子前挤捏自己的脸,皮肤的弹性和挤压感被真实呈现。阿丽塔吃橘子的镜头前后共拍摄了2000多个版本,主要调整的是阿丽塔嘴唇与橘子接触的触感和皱眉的表情。
《阿丽塔》里还有个能充分满足整个团队“炫技”*的场景,那就是原著漫画中最经典的机动球大赛。在木城雪户创作《铳梦》的上世纪90年代,F1赛车在日本非常流行,他把F1赛车的速度感融入了机动球大赛,又在此基础上把这项承载着钢铁城人价值观和终极梦想的比赛做得更残酷血腥。
电影中共出现了三次机动球大赛场面,一场比一场激烈。这些竞技场面采用了动作捕捉和电脑动画结合的方式来制作。制作团队请到了一群世界级的滑冰选手,捕捉下他们完整的高速滑冰动作,一些超出人体极限的复杂动作和对抗性的镜头则由动画绘制完成。
《阿丽塔》当然是用3D拍摄完成的,卡梅隆和罗德里格兹都是原生3D的捍卫者,在卡梅隆看来,“原生3D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3D电影制作方式”。
电影中,阿丽塔在地下城与诺瓦大战的很多镜头都高度还原了漫画
剑指“撒冷”?
从《阿丽塔》的结局来看,卡梅隆和罗德里格兹在下一盘大棋,整部电影都像是在开启一部系列电影的序篇。从特效和制作规格来看,《阿丽塔》显然是当前好莱坞电影的最高水准,但若是从故事层面来讨论,它最多算是一部合格的,甚至有些套路化的商业大片。
所有科幻电影的世界观构建都是电影思想性的体现,作为开篇之作,《阿丽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整体氛围和视觉足够吸引人,但受篇幅所限,导演和编剧对这氛围背后所涉及的深层价值观呈现与探讨不多,这就让眼前的《阿丽塔》失去了木城雪户原著漫画中更为深刻的思想性。
从戏剧角度看,阿丽塔这个角色的塑造是生动的,这是整部电影能够维持水准的核心。但围绕在她身边的人戏份就弱了很多。她和男主角雨果的爱情线显得生硬幼稚,当然,在原著漫画中,阿丽塔的情感来得就是有些缺乏铺垫,这在分格漫画中行得通,但在电影里就显得有些突兀。反面人物大概是整部电影最欠斟酌的部分,无论是格鲁依什卡、维克特,还是赏金猎人扎潘都显得过于功能性了。
与以往作品相比,阿丽塔在CG和“表演捕捉”技术上做了升级,比如,阿丽塔的眼虹膜是用830万个多边形组
在《铳梦》里,格鲁依什卡来自最底层的世界,如蛆虫一般活着,通过不断改造,他跨越了阶层,变得强大,但内心深处依然自卑,精神上依然受控于人。扎潘则是个悲剧性人物,他与加里的对抗就是他逐渐失去自我、失去爱人的过程,最终,他被自己内心的恐惧吞噬。而电影中的大反派维克特在漫画里甚至算不上坏人,他是那种典型的商人,就像电影里他提到的,“宁可做鸡头不愿做凤尾”。这是一个逻辑自洽的角色,当“撒冷”有利可图时,他为上面的人办事。当对方侵犯了他在“钢铁城”的利益时,他又立即转换立场,某种程度上,成了“钢铁城”的捍卫者。
但这些展开和人物塑造在电影里都删减得七七八八,只留了几个角色与阿丽塔冲突最大的戏份,这让电影整体的人物丰富性大打折扣。
在卡梅隆以往参与编剧的电影里,男女主角都会迎来一个“至暗时刻”。《终结者》里男女主角在濒死的边缘战胜了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泰坦尼克号》有悲壮的沉船场面,《阿凡达》里也有纳美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及最终场面浩大的战争。和以往那些作品相比,《阿丽塔》似乎缺少一个真正的大场面,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潮。电影里的女主角阿丽塔太过强势,几乎见神*神,这种处理所带来的观影感受爽归爽,却没有了高低起伏的心理节奏。
《魔戒》中的咕噜是经典的早期“动作捕捉”技术完成的电影角色
这就让人很想知道,那最后没有呈现在电影里的50多页剧本究竟写了哪些故事。我曾问导演罗德里格兹:为什么一定要删去那些情节?卡梅隆的项目经常动辄两个半甚至三小时,观众依然认可。
罗德里格兹撇撇嘴:“我们要考虑预算,这部电影特效复杂,一定会耗资巨大。阿丽塔是个新角色,它是卡梅隆的项目,但归根结底不是他亲自导演的,控制预算更容易和片厂沟通。”
从眼前的口碑和票房成绩来看,《阿丽塔》喜忧参半,或许,属于阿丽塔和这系列电影的真正战役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