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作用及禁忌症,龙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首页 > 药品器械 > 作者:YD1662022-11-29 21:30:00

关于心阳虚,还有一个方证,这就是117条,打开讲义的54页,“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烧针就是火针,我们前边曾经说到过,古代用金属针,缠上棉花,棉花蘸上这个棉油,点燃以后,烧令通赤,把这个针烧得通红,有的书上特别说,如果针烧得不红的话,那会害人,真的,烧得红的话,那它刺进去,那么扎得也快,拔得也快,这个它局部不会感染,如果烧得不红的话,那简直是上刑,你想想是不是这样,那简直是上刑,所以它会害人,也容易导致感染。“烧针令其汗”,你一看这个病人有发烧,不出汗,用火针,连针刺的这个刺激,再加上让人一看见这个针以后就害怕,所以,人连精神上的恐摄,带针的这个作用,病人就出了汗了,结果造成了两个并发症,一个并发症是每一个扎针孔的地方都被感染了,“针处被寒”,我们在前边说过“谓邪而为寒,盖古义也”还记得吧?所以寒就是代表邪,“针处被寒”就是针处被邪毒所感染,针处被邪毒所感染,它这个火针烧得不够红,表现是什么呢,“核起而赤”,核起就是肿起来了,有个硬结儿,“赤”,这不就是红肿热痛的表现吗?扎了多少针?从后边的治疗来看,“灸其核上各一壮”,那说明他扎了好几针,每一针都给感染了,所以才讲“灸其核上各一壮”,他不是扎了一个部位,所以对于这种针处被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仲景怎么处理的呢?他用灸法,“灸其核上各一壮”,把这个小艾柱放在这里,点着了就得了,既然是用火针导致的红肿热痛,再用灸法,是不是违背常理啊?我们前面呢讲灸法的时候曾经给大家提到,古代的灸法,即使是保健灸,最少也得灸七壮啊,因为一直要把皮肤烧成一个焦痂,使焦痂下面有增生,有渗出,有我们今天所说的炎性反应,这样才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机能,调动机体的免疫能力,调整机体的健康状况,即使保健灸也需要灸七壮,如果是治病灸的话,会灸得,二七一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得那么多,现在仅仅是灸一壮,所以这个灸法,充其量是一个热敷而已,啊,充其量是个热敷,这是仲景处理局部被感染以后出现红肿热痛的一种方法——用热敷。我们今天遇到这种情况,不有时候也用热敷的方法吗?热敷利于红肿热痛的消散,因为改善了周围的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利于消散。所以这个在临床上大家要注意,有时候他实在局部太热了,太疼了,我们临时用一点冷敷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常用冷敷,冷敷常常导致这个炎症,这个包块不能吸收,不容易消散,而用热敷呢倒容易吸收,容易消散,容易消退,这是第一个并发症,每一个针孔处都被感染了,仲景采取了热敷的一种方法。那么第二个并发症,由于用火针强迫病人出汗,再加上火针本身带有一种精神的恐吓和威胁,所以,汗多就容易伤心阳,心阳被伤,下焦寒气上冲,就引发了奔豚。奔豚是古代的一个病名,豚是什么?豚是专指小猪。你在解释这个“豚”的时候,必须注释成小猪,大猪不能叫豚,大猪叫“彘”,你注释的时候必须是小猪,有一个书上说“豚”就是猪,那注释是不对的,“豚”是专指小猪。这是病人的一个自觉症状,“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这是奔豚这个病的临床表现,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气从少腹向上冲,冲到胃脘部,胃脘部有胀满,有恶心的感觉;冲到胸部的时候,他会胸闷,憋气,心慌,心跳;冲到咽喉部的时候,他会感到窒息欲死,就好像有人掐住了他的脖子,窒息欲死;还有极个别的病人,冲到头部的时候,那么他就出现了突然的昏厥,不省人事,但这种情况不是太多,所以每次发作的时候,人就非常恐怖,可是发作时间不长,这个气又回归本位,他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复还止”,好如常人。到医院去做各种检查,没有任何异常发现,所以西医认为这就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中医就把它叫做奔豚。中医为什么把它叫做奔豚?我想了很长时间。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导致奔豚的病机,一个是下焦寒气上冲,心阳被伤,下焦寒气上冲;还有一个,我们后面会提到,是心阳不足,水邪上冲;再了,是在《金匮要略》里提到的肝气郁结,郁火上冲。寒气上冲,水邪上冲,郁火上冲,这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头关于奔豚的成因或者病机的分类,其中呢,水邪上冲而导致奔豚的最多见,水邪上冲的用苓桂剂;郁火上冲的用奔豚汤;而寒气上冲的用我们现在讲到的桂枝加桂汤。由于水邪上冲导致的奔豚在临床上最多见,而在五行的归类中,为什么他用豚来命名这种证候呢?而在五行的归类中,豚属于水畜,不是有五种动物吗?五畜吗?五行就把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分为五大类,就是这些家禽,家畜也分为五大类,其中这个豚在五行中属于水,因为奔豚这种证候,水邪上冲最多见,所以把他命名为奔豚,我想这是从病机的角度来命名的。另外他用这个豚,小猪奔跑的时候常常是一跳一跳的,大猪走路的时候,常常是一步一步的走,走一步,哼三哼。所以我在农村遇到一个奔豚的病人,他说他有气从少腹向上冲,冲到咽喉,他就觉得他活不了啦,过上一会气下去了,他又好啦。我说你这个气儿往上冲的时候,是匀速直线运动啊,还是不匀速啊?他说那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这个气儿往上冲的时候是不是走的均匀?他说不均匀,一拱一拱一拱……我心想,这正像小猪奔跑的时候,一跳一跳,一起一伏的这种状态。所以,这恐怕也是把它叫做奔豚的一个原因。我后来又想,我说你这个气的感觉是细细的一条线啊,还是占满了整个肚子啊?他说气不是细细的一条线,也没有占满了整个肚子,那么就像这么粗吧,他说,比了这么粗(比划),你看,这么粗的话,不就像我们茶杯那么粗吗?一股气恩恩恩拱上来了,我这憋得就不得了,拱到这呢我就觉得我停止了呼吸,停止了心跳,实际上他心率加快了,拱到咽喉就觉得把我给憋死了,他就这么个感觉。我想想那个小猪的肚子也就是这么粗吧。所以他用豚来命名,你不能用大猪来命名,它的肚子盛不下。我想正是因为在病机上,水邪上冲居多,他用豚属于水一类的水畜,用奔豚来命名,另外,它上冲的这个节律像小猪奔跑的形态,另外,这个气的宽度像小猪腰部那么粗,因此,综合起来,这是我的推测,古人没有说把他叫做奔豚。奔豚这种病,今天西医不知道它是什么病,所以把它叫做神经官能症。在这里治疗奔豚怎么治呢?以桂枝加桂汤,在桂枝汤中把桂枝的量由三两加到五两,加重桂枝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加强温补心阳的效果,有时候我们也说温通心阳,另外桂枝本身也有降逆平冲的作用,所以桂枝加桂汤里头桂枝的作用不是解表,而是温通心阳,降逆平冲。这样,桂枝在伤寒论中有几种用法呢?首先是解表邪,在桂枝汤里,在麻黄汤里,在大小青龙汤里,在葛根汤里用桂枝都是解表邪的;那么其次是补心阳,在桂枝甘草汤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里,还有桂枝去芍药汤里,以及桂枝加桂汤里,都用它来补心阳;再一个是用它来降冲气,桂枝加桂汤里,除了用桂枝补心阳外,还用它平冲降逆来降冲气;桂枝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开结气,哪一个方子用桂枝开结气呢?就是我们前几次讲到的那个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是治疗太阳表邪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的太阳蓄血证,它的这个证候是热邪和下焦的热邪初结,热邪重而且急,瘀血刚刚形成,瘀热互结。所以桃核承气汤它以调胃承气汤为底方,以邪热为先导,加桃仁来化瘀,但是它毕竟是血热互结,在一派寒凉药之中,用了一个温通的桂枝来开血热凝结之气,利于活血化瘀,这是我们已经讲到的方剂中,桂枝就有这么一个作用,解表邪,补心阳,降冲气,开结气。以上我们谈完了关于心阳虚的临床证治实际上涉及到了四个方证,桂枝甘草汤的适应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和桂枝加桂汤证。那么这四个方证都是心阳虚的,只不过桂枝甘草汤证它治疗的那个心阳虚是一个心脏病,是一个心主血脉功能的失调,而后边的这三个方证,它所治疗的这个心阳虚,它所涉及到的是心主神志功能的失调,都属于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一类,这我们在临床上应当能够区别清楚。心阳虚的证候我们就谈完了。

龙骨作用及禁忌症,龙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5)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阳虚兼水气的证候,我们先给阳虚兼水气的证候开一个头,在生理情况下,下焦是一个水液代谢的重要场所,所以要肾阳的温煦功能正常,肾阳的温煦功能正常,那么下焦的水液就能够正常的气化,正常的参与水液代谢,它就不至于产生水邪,所以呢,水液的代谢呢需要肾阳的温煦功能正常;还需要有脾阳的运化功能正常,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精微也运化水湿,所以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中焦的脾阳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所以古人把脾比作拦河的大坝,只要脾阳不虚,下焦就不会有水邪,即使有水邪,脾阳这个拦河的大坝的阻拦也不会导致水邪的上冲,在《伤寒论》中,关于水液代谢失调的,还涉及到心,强调心阳的镇摄功能。下焦是水液代谢的重要场所,水液要参与正常的代谢,需要心阳心火在上焦的镇摄,这是在《中医基础》里没有提到的,也就是说心阳不虚,对水液代谢起到一种镇摄的作用,下焦的水邪就不能够上冲,一旦心阳虚,镇摄不力,下焦就会有水邪上冲,一旦脾阳虚,运化无力,下焦的水邪也会上逆,一旦肾阳虚,温煦功能失调,下焦也会产生水邪,然后水邪就会泛滥,所以我们以下要讲的水气病,涉及到了,从正气的角度,涉及到了心阳虚的,脾阳虚的和肾阳虚的。那么心脾肾三脏阳气虚衰造成的水气病,我们在临床治疗上,用方是不一样的,各有其方,那么这些具体内容我们下次课再讲。

龙骨作用及禁忌症,龙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6)

1、

2、

3、

4、

5、

6、

7、

8、

9、

10、

龙骨作用及禁忌症,龙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7)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龙骨作用及禁忌症,龙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