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
“学生时代,对美好事物的想象都是语文课本给的。
“年少读以为是束缚自己的粗布麻绳,如今回望才知是熠熠生辉的丝绸缎带。”
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而今重温总有另一番感悟。
比如,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不再认为祥子可悲,而是自叹像他一样丢了初心;
读鲁迅的《孔乙己》,不再嘲笑孔乙己的清高迂腐,而是开始理解他忠于理想的执着;
读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不再讽刺范进的乐极生悲,只会感慨人生的世事无常。
读书大抵如此,年少入世的道理,总是到了中年方才明白:
少时嘲笑书中人的荒唐与辛酸,如今读懂却发现自己和书中人并无两样。
来源:全景视觉
《骆驼祥子》
从追梦到放下,是与生活抗衡后的顿悟
老舍笔下的祥子,虽然带着不服输的滤镜,却在命运的捉弄下失了方向。
文中这样描述他的形象:
“希望使祥子快活,恐惧使祥子惊惶,祥子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
既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拉扯,又伴随着不甘与无力。
祥子只是想拥有一辆洋车,但经历“三起三落”后,梦想的火花早就被现实浇灭。
他不在意闲言碎语,却又轻易听信妄言脱离理性,带着自命不凡的饥饿感去证明自己;
他不屑于车夫间的烟酒扯淡,但还是不敌诱惑,与不爱的人结为夫妻,在潦倒中走进“白房子”。
我们曾笑祥子追梦不成,体面尽失,却忘了他也在初心未泯时越挫越勇。
人终究不会一成不变,没有能力改变才是最大的悲哀。
这似曾相识的妥协,又何尝不是你我被磨平棱角的真实写照?
身处职场,看不惯他人为升职加薪溜须拍马,但看到领导,还是热情地递上一杯咖啡;
加班严重,吐槽工资太低要辞职,可得知公司要裁员,又战战兢兢,生怕自己是被辞退的那一个。
最初的我们都过于自信,后来在与生活博弈时,才明白低估了现实的残酷。
来源:全景视觉
正如老舍在书中写道:
“乱世的热闹来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
或许,我们不是书中的“愚人”,却活成了时代的“祥子”。
成年人的世界,利益比情分多,真话比套话少。
嘴上喊着“要休息”,可背地里又一刻不敢松懈。
想起之前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发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借款账单,一张是工资条。
配图文案是:这年头,讨债不能致富,只能“搬砖”。
乍一看,还觉得挺好笑的,我便在下面评论了一句:
“你都30多岁了,能不能捂紧自己的口袋?”
他回复说:“别人没钱还我只能认栽,中年以后只图有份稳定工作。”
的确,比起那些得不到的,我们早就学会了放下。
大多数人都有过“发财梦”,想干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只是上了年纪,才幡然醒悟:
努力不等于成功,希望落空也并非遗憾,为梦想全力以赴过,也是一种胜利。
于中年人而言,“年龄”是个坎,一边自诩能力出众,一边跳槽屡屡碰壁。
可能我们都曾像“祥子”一样,看不清现实,看不透人生。
就像一位网友的感叹:
“当时只觉得祥子雨中拉车,离自己很远。
“想不到多年后,如祥子这般世俗,才发觉反抗生活也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