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热血沸腾,那样的激情澎湃。
可是现在,30年过去了,还有哪些网友,记得这部剧?
一、我觉得这是导演冯小宁拍得最好的一部剧。
尽管后来他又拍了《紫日》、《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众多战争影片,并且获奖无数。
但我还是觉得这部《北洋水师》,拍得最有诚意。
尽管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制作经费紧张,导致部分战争场景显得粗糙寒酸。
但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怀,却直抵人心。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部剧,讲述的是,清朝末年,北洋水师由建立,到成为亚洲第一,再到葬身大海的悲壮历史。
该剧再现了中日大血战、旅顺大屠*、朝鲜平壤战争、辽东战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山东威海大战等众多历史场景。
塑造了英雄邓世昌的光辉形象。
对其他人物,如丁汝昌、方伯谦、慈禧、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刻画,也很细致入微。
众多细节令人难忘。
如正是海战关键时刻,但炮弹因为不合格而临时掉链子,入不了炮膛。
于是所有船员只能用锉刀拼命锉炮弹。
如致远舰全速撞沉吉野号。
如最后邓世昌抱着太阳犬一同沉入水中……
真是看一次,哭一次。
到目前为止,雅清重温《北洋水师》至少五遍。
它为何受到观众欢迎?
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至少有三点。
一是冯小宁做到了对相关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刻画。
而且对诸多传统错误的说法,给予了纠正。
比如对于刘步蟾这个人物的塑造,就很成功。
由于早期的资料存在着大量针对定远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的不实记载。
导致一些影视作品,包括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李默然老师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在内,都将刘步蟾这位奋勇抗击日寇的英雄,塑造成了反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