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共鸣与方向
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吸气时,不仅腔体呈“打开”的扩张状态,而且有一种气息向后送的感觉。所以,用“向后吸气”的感觉来歌唱发声,是调整共鸣的重要技巧。好的唱法是“既靠前又靠后,前后都有”,因此,“心理指示”调整共鸣时,要同时注意前、后两个不同方向。
1)、“贴着咽壁吸着唱”(方法同‘共鸣与音源’练习2)
2)、“挂住前面往后倒”
目的:使声音由低向高过渡,抹掉换声痕迹,统一音色。
方法:“挂住前面往后倒”是音阶上行的唱法。在中声区练唱,将“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巩固之后,就可逐渐扩展音域,“声音好像扇子面似的向后打开”,音越高,声音贴着咽壁越向后头顶的方向集中。
练习: 1=G 4/4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贴着咽壁吸着唱,让声音碰在咽壁上”。
C.注意寻找上口盖中间(软、硬腭交汇处)的共鸣发射点。
D.随音高上行,感觉上口盖的共鸣反射点向后移动,“像一把扇子面儿向后打开”。
E. 声音进入“换声区”时,音色向后集中,同时向前反射。
F. 当声音随音阶上行“挂住前面往后倒”时,主观上让声音“往小里唱,往暗里唱,往空里唱,往柔里唱。
G、当音高上行时,必须用“吸住”感觉保持呼吸的稳定状态。这是唱好上行音阶的关键所在。
3)、“挂住前面往后兜”
目的:使高音的演唱变得轻松而又省力。
方法:这是音程大跳式高音唱法。到了高音区演唱时,就要采用“挂住前面往后兜”的方法“关闭”高音。先在中声区想好“贴着咽壁吸着唱”的发声共鸣位置及向前反射的位置,做好“挂住音色、挂住劲儿和挂住字头”的心理准备。等唱高音的一刹那,精神为之一振,立即在心里想着“挂住前面往后兜”,好像用个兜兜儿把声音“龙住”、“扣住”,音越高,兜的“兜儿”越大,向脑后“弯”的弧度就越大。
练习:1=G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贴着咽壁吸着唱”。
C.随音高上行,强化深呼吸的感觉,“打开喉咙”,“全身舒展”。
D. 唱高音之前做好心理准备,想好“挂住前面”的位置,想好混合的母音音响,想好“往后兜”的弧度与“兜”的形状和“气往下插、往外铺开”的感觉,同时获得深呼吸支持。
E.思想上准备好之后,在“想、听、看”的心理指导下,立即实施“挂住前面往后兜” 的感觉,用很足的“精、气、神”把高音唱出来。
5、共鸣与位置
就是产生共鸣音响、音色的地方。从三方面来考虑:
1)、用想象中的“高位置”来歌唱发声。这个“高位置”出现在咽壁顶端,小舌头后面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这是获得头腔共鸣的地方。
2)、找到三个共鸣点:鼻咽腔、上口盖中点、眉心处。
3)、根据歌声的变化调整共鸣位置:音越高,共鸣点越小、越高。亦既“音高上台阶,感觉下台阶,音高下台阶,感觉上台阶”。
练习: 1=G 4/4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哼唱时,寻找上、下的通气感。守在鼻咽口上方往上吸气,下头守在腰的两侧往下吸,中间在胸口往下叹气。“两头吸,中间叹”。
C.发声时,感觉混着气儿的声音贴着咽壁“吹”向鼻咽腔的“小瓶口”。找到这种感觉发声,很容易找到头腔共鸣位置和深呼吸支持的稳定状态。
D. 在“吸”的感觉支配下,整个腔体呈“虚张”之势,在腔里“找气儿,不找劲儿”。气息越通畅,音色月明亮。
E.记住“哼鸣”的共鸣感觉,将它带进开口音和咬字吐词的发声中,能使演唱变得极为轻松、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