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朱自清为了缓和矛盾,带着妻儿回到扬州,可朱鸿钧却不让他们进门,虽然在旁人劝说下让朱自清一家进了家门,但做为父亲的朱鸿钧却不理不睬,当做没看见,朱自清自讨霉趣,再次举家离开。
后来父子矛盾越来越深,朱自清又把母亲和妹妹接走了,朱鸿钧独自一人在老家,就是不肯向儿子服软,直到1925年,在北大教书的朱自清突然收到朱鸿钧的来信,告诉他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可能大限将至,朱自清才后悔这几年不该跟父亲较劲,回忆起当年月台送别的那一幕,想起如山般厚重的父爱,终于提笔写下了流传后世的经典散文篇《背影》。
三年后,朱鸿钧看到了这篇文章,行动不便的他慢慢移动到窗子前,戴上老花眼镜,文章还未读完,早已老泪纵横,明白了儿子和他一样也爱着彼此,他原谅了儿子,这是中国式的原谅,当一个父亲说他原谅儿子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跟儿子道歉,他也是在和自己和解。至此,父子二人几十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后来朱自清曾说,如果没有《背影》的话,父亲是到死都不会原谅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