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属于哪个国家的,卢浮宫在中国是什么样子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4-28 13:19:46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期,原文标题《看懂卢浮宫:我们为什么迷恋艺术》,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主笔/陈赛

卢浮宫属于哪个国家的,卢浮宫在中国是什么样子(1)

(蔡小川 摄)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英国故事,启蒙时代英国人理解世界的智力野心,伴随着全球殖民和贸易,他们建起博物馆,是为了在“一个建筑物里理解全世界”。

大都会博物馆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美国商人创造的财富,在世界范围内收购艺术,并最终将个人私藏变成公立博物馆的馆藏,一个关于雄心、公民责任和慷慨付出的故事。

那么,卢浮宫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是我们本期封面试图回答的问题。

站在玻璃金字塔前面,你首先会强烈地意识到两点:第一,这是一个权力的视觉符号;第二,它是一个现代主义的艺术品。卢浮宫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博物馆,其入口是一个艺术品。

三十年前,因为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大卢浮宫计划”,这个玻璃金字塔才得以建成。初建成时,这座70英尺高的玻璃金字塔曾令传统主义者深感惊骇,甚至大加批判,认为彻底毁掉了卢浮宫的古典之美。但今天这里是巴黎最受欢迎的标志性建筑。2019年3月,卢浮宫刚刚庆祝完玻璃金字塔建成三十周年纪念日。两个月后,当年金字塔的设计师贝聿铭去世。

玻璃金字塔对卢浮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从数字上来说,1989年金字塔建成之前,卢浮宫的年参观人数在200万左右,2018年的数据是1000万,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从结构上来说,它将卢浮宫两侧的楼连接成一个高密度的整体,之前属于法国财政部的黎塞留翼也被归入博物馆。从玻璃金字塔下来,由接待大厅出发,可以兵分三路,从德农馆、黎塞留馆、叙利馆,通往全世界的艺术品,欧洲、埃及、罗马、希腊、伊斯兰等等。

从精神上讲,用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朗格(Jack Lang)的话说,“它把卢浮宫点亮了”。

卢浮宫属于哪个国家的,卢浮宫在中国是什么样子(2)

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朗格(蔡小川 摄)


“金字塔是光明的象征。它的设计既严谨,又现代,它的光亮给卢浮宫带来很多活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这种活力本身是有生命的,不断地正向发展的力量。”

我们在巴黎的阿拉伯文化中心采访了这位前部长。朗格先生今年已经80岁,但仍然精神矍铄,日理万机,活跃在法国文化外交的第一线。几年前,他曾经出版过一本回忆录《新卢浮宫之战:卢浮宫浴火重生记》,详细记录了当年他与密特朗总统如何排除万难,推动“大卢浮宫计划”的过程。

在巴黎期间,一位法国出版业的朋友告诉我们,这位前文化部长在任时制定的很多政策至今仍然影响着法国文化业的发展,比如他将文化预算提升到占整个国家预算的1%,他的书籍出版物单一售价制度为法国的独立书店、出版社留下了活路,整个博物馆业也因他的政策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博物馆都是荒漠,没人去博物馆。但后来,博物馆逐渐变成新神殿,一定要去,因为变得非常现代,非常美。比如卢浮宫、奥赛博物馆”。

回忆三十年前的“大卢浮宫计划”,朗格说,他仍然无比怀念那个文化的黄金时代,以及当年的热情,“我和密特朗总统都希望把卢浮宫变成一个真正的文化中心,而不仅仅是巴黎,而是所有的城市都能以它为中心”。

朗格先生告诉我们,与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相比,卢浮宫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与权力的关系。“卢浮宫的命运一直跟政府、跟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其强盛还是其衰落,莫不如此。”

“这里曾经是一个权力的中心,正是权力使各种艺术珍品的资源汇聚在一个国家的宫殿里,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

卢浮宫最初是一座用来保卫巴黎的防御建筑,由国王菲利普·奥古斯都在12世纪建成。事实上,如果你今天从卢浮宫的叙利馆入口进去,在圣路易展厅就可以看到中世纪卢浮宫城壕的遗迹,以及强烈的地下水道的味道。

此后八百多年来,每一位卢浮宫的主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建造一座偏殿、一所阁楼,或是一道楼梯??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卢浮宫一直居住到1678年迁至凡尔赛宫。此后,君王们对卢浮宫逐渐失去了往昔的热情。直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卢浮宫经历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

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卢浮宫于1793年成为公立博物馆,全国的艺术珍品被聚集到卢浮宫,向普通大众开放,并逐渐参与到大众的生活当中,以及一些基本的重要价值观念的建构当中,比如自由、平等、博爱。

“艺术是公民的权利”,两百多年前的大革命至少使这个概念深入民心。事实上,我们到卢浮宫当天,博物馆公关部门就为我们安排了一场“周六夜现场”的活动,是专门为吸引巴黎的年轻人重新回到卢浮宫而设计的。周六晚上,博物馆不仅免费开放,而且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讲解活动和娱乐活动,比如雕塑前面的戏剧表演,给孩子安排的阅读和电影节目,与当代艺术家共同创作,人们还可以拿着手电筒深夜在博物馆探险。

“卢浮宫是权力的场所转变成艺术的场所,特别有意思的一个案例。”他说,“对于当年的大卢浮宫计划,我一直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没能把卢浮宫不同的角落里的权力关系有所呈现,或者有所处理。”

在巴黎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一直试图追问卢浮宫的法国性,但几乎我们所有的采访对象都告诉我们,开放才是卢浮宫的主旨。卢浮宫的野心一直是展示全人类的艺术。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更具有世界性的、更多元的藏品,比如2012年新建成的伊斯兰馆。

卢浮宫历史学家吉纳维耶芙·布莱斯克-博迪埃告诉我们,“我们一直试图展现一个艺术的全景。从卢浮宫成为博物馆那天开始,我们就一直在进行这个艺术全景的构建,我们不断开放种类、系列、国别,虽然很多藏品被分散到更小的专业细分博物馆,比如集美、奥赛,但从视野上却是越来越开阔,并没有多少国别和疆域的限制”。

为什么美这么重要,艺术这么重要?

我想到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按数千年的标准来看,人类的热情含混难辨。时间的长流未曾增减人类感受到的爱与恨,他们的投入、奋斗与*。无论是往昔或今日,人类始终相同。任意地消去十个或二十个世纪的历史,也不影响我们对人性的认识。唯一无法弥补的损失是在这些世纪中诞生的艺术品。人类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才有差异,甚至才得以存在。就如生育出小树的木头雕像,只有艺术品才能证实,在时间洪流里,人类当中确实发生过一些事。”

站在德农馆入口,隔着层层的圆形拱顶,我久久凝视着站在宏伟的楼梯尽头的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像,心中若有所悟。这位女神像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距离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她以那样一种昂然的姿态,挺立于战船船首,优雅的双翼迎风展开,湿透的衣裙如薄纱一般贴在身上,你仿佛能感受到两千多年前爱琴海强劲的海风正在灌进来,掀动她的衣裙,充满了自然的伟力,满蓄情绪的风雷,那样的乐观,那样的清晰,那样的一往无前。

(感谢北大法语系教授董强与卢浮宫媒体部门对本期封面报道给予的支持和协助)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看懂卢浮宫:我们为什么迷恋艺术》,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