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年,法国一位叫菲利普的国王在当时的巴黎市外修建了一座防御性的城堡,正好可以守住塞纳河这一战略要地。国王最初以拉丁语为这一城堡命名,意为“捕狼之地”。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最初跟文化、艺术毫不搭界的军事城堡,日后居然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卢浮宫”。从1190年,到贝聿铭在卢浮宫前的标志性玻璃金字塔完成,卢浮宫的建设历时整整800年,创造了世界之最。
卢浮宫
7月,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邀请到艺术学者程珺,举办了一场关于“博物馆的过去与未来——以卢浮宫为例”的精彩讲座,这位年轻的学者是法国里昂中央大学博士,曾在法国旅居十多年中去过卢浮宫上百次,从她的娓娓道来,卢浮宫的前世今生缓缓揭开,为我们展现了这一顶级博物馆不为人知的一面。
主讲人程珺在讲座中
在查理五世手中,“捕狼之地”被升级成了皇宫,因为此时的巴黎城扩建了,查理五世看上了这个地方,时常住在这里。不过他没有做太多的改动,只是加了几个房间,修了一圈围墙,就住得挺开心了。但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查理五世时期的卢浮宫,只有部分残存的地基还能提醒我们这里曾经的军事堡垒属性。
卢浮宫真正大变样是因为弗朗索瓦一世,他在位于文艺复兴时期,总是追求者高雅的品位,在他眼里,之前的卢浮宫简直不堪入目。他重新按照文艺复兴的样式建造了一座卢浮宫,也就是现在卢浮宫的一部分。文艺复兴的样式就是很工整、规矩,没有什么花边。尽管日后的卢浮宫不断扩建,但弗朗索瓦一世为它的风格定下了基本的调子。
让·克卢埃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而另一方面,弗朗索瓦一世还做了一件极为有利于法国艺术史的大事——邀请达芬奇。“现在去卢浮宫参观的人基本上2/3的流量都是去看《蒙娜丽莎》的,但是《蒙娜丽莎》是谁带来的呢?达芬奇。达芬奇是谁请来的呢?就是弗朗索瓦一世。”
跟当时文艺复兴蓬勃发展的意大利相比,法国简直就像一个“土鳖”,这让雄心勃勃的弗朗索瓦一世很是不爽,他广邀意大利艺术家前来,其中分量最重的就是达芬奇。于是,已经63岁的达芬奇不辞劳苦地前往法国,同时也得到了弗朗索瓦一世真心的尊重。他从未要求达芬奇做什么,只是慷慨地给了他一座城堡,达芬奇在里面爱干嘛就干嘛。四年后,达芬奇离世,据说是死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怀里,后世画家安格尔画了一幅达芬奇临终前弗朗索瓦一世抱着他痛不欲生的场景,可以说明这两个人的关系十分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