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和电视剧的差异,早已经不再仅是播出渠道不同那么简单了。
“现在的网剧和电视剧,在筹备之初就会有一些不同。”曾拍摄网络剧《无证之罪》,后来又拍摄了电视剧《平凡的荣耀》的导演吕行告诉笔者。
事实上,随着剧集的不断发展,播出平台的不同已经导致了受众差异,随之而来的就是题材不同、选角不同,甚至拍摄方式也有着略微的区别。
种种不同叠加之后,就带来了广泛意义上的“审美”差异。但这样的审美差异之间依旧是可以破壁的,例如《延禧攻略》这样的大众爆款,亦或是当年由郭靖宇监制的《射雕英雄传——这部剧从周播剧到视频平台,全方位地为武侠剧打了一个“翻身仗”。
用户差异已经改变内容
和视频平台能精准得出用户画像,并能明确转达给内容创作者用户的信息和需求不同,卫视平台更多还是依靠以往播出电视剧的经验来挑选内容。这样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视频平台更容易根据用户的需求,去定向的制作一些小圈层用户喜好的内容,而电视剧则更多在做出大众爆款的方向努力。
“卫视和视频平台会对于你的内容有基本要求,从剧本到演员、预算、审片流程大体是相同的。”吕行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卫视和视频平台反馈回来的意见基本也没有太多差别的,更多的都是在剧的整体气质方面。”
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一部剧最初定位是网络剧还是电视剧,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流程差不多,但是网络剧的筹备工作会更细化一些。”林柯导演解释道。
在《民兵葛二蛋》《脱身》《你迟到了许多年》等热门电视剧播出之后,林柯导演也开始进军网络剧,《悍城》《破冰行动》的监制都是由他来担任的。
“电视剧在题材、剧本、演员等多个层面,卫视会要求得更多一些。由于定档排播的原因,一些电视剧的制作周期非常赶,相比之下,网络剧的整体操作情况会好一些。”
在林柯看来,网络剧留给了创作者更多去细化内容的可能性,“过去拍电视剧基本已经丢弃了分镜头的概念,但是现在我们做网络剧还是要做分镜的,也会强调一些电影化质感。”
电视剧的定位大多是强调老少皆宜,故事多涉及老中青三代,复合性强,“虽然你想做一些创新,但从叙事和节奏上,电视剧还是要照顾更广大的受众,特别是年纪稍长一些的观众。所以对于较长的电视剧来说,可以创新的形式并不多。”
但如果切中了一个热门的社会性话题,那《我的前半生》《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内容也会被更广泛传播开来。但今年《如懿传》转而网播,最终的播出效果却没能符合大部分观众的预期。内容是一方面的问题,但不排除播出渠道的改变对于该剧内容的折损。
《如懿传》导演汪俊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不免有些惋惜,“有些镜头设计,用特殊的角度去拍摄,都是为了营造宫廷的气氛,包括光的设计,这些其实都是放到电视上看的。现在变成网播,很多东西就会损失。包括故事的叙事方式,我们都是在照顾电视台的受众。网络剧和网台剧,区别还挺大的。”
用户的喜好正在将网络剧和电视剧向两个方向越拉越远。基于用户基础,对于内容做出的判断是完全不同的:电视剧仍然是大众圈层的主流,而网络剧则在类型化的细分圈层开始发力,短剧集就是其创新的开始。
短剧集网络剧才有创新
“网络剧更大的优势在于类型丰富,且时长较短。这其实也就是对于剧本的故事性要求更高。”
开始逐渐向类型化短剧发展的网络剧内容,对于导演们来说更大的意义就在于内容创新的可能性更多,在吕行看来,“故事编得越长就越容易套路化,会不自觉地向以往的成功案例上靠拢,反而是短的剧集更容易玩儿出新花样。其实欧美的付费剧集,都是短剧。”
“短剧集”是近一年来视频平台对于内容的要求之一。在去年的苏晓十问中,他曾笃定地说:“网络剧会非常坚决地走向短剧集、周播季播、系列化的方向,因为这是拉动会员付费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也是广告主最愿意看到的播出模式。电视剧可能短期之内还会兼顾电视台的播出模式,但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围绕它的题材内容和播出模式会越来越通行。”
两年过去了,苏晓当时的“预言”几乎都已经实现,电视剧和网络剧在内容上正在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前进。短剧集的“短”在于最终的成片内容,而制作一个短剧集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比一部长达几十集的电视剧短,“网络剧的题材全面开花,针对用户的垂直细分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郭靖宇导演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