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程标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导火线)。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三、过程: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四、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
五、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六、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七、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项目 | 旧民主主义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时间 | 1840年-1919年 | 1919年-1949年 |
领导阶级 | 资产阶级 | 无产阶级 |
指导思想 | 三民主义 | 马克思主义 |
群众基础 | 革命纲领不彻底,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土地问题 |
革命目标 | 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
革命结果 | 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 革命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革命范畴 |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
相 同 点 | ①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④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