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背景高贵、锦衣玉食的富翁,一个是家境贫寒、入不敷出的贫民。
很难想象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会以怎样的形式产生交集,但这部根据真实事例改编的电影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
“这就是我想要的,没有同情心的他。”
面对他人的苦难,我们似乎都热衷于泛滥自己的同情心,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
而电影《触不可及》则提供了一个真挚且温暖的答案:对他人最大的温柔,不是同情,而是共处。
影片中有个镜头,菲利普面试众多应聘者,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来应聘贴身帮佣时,他们大同小异的回答着“为了让残疾人过得舒服些”,这些回答,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股掩饰不住的怜悯气息。
也许他们只是单纯的觉得菲利普高位截瘫,他们来干这份贴身护理的工作,除了高薪外,也带有点人文关怀。
可是菲利普感受到了这些怜悯,作为高位截瘫的他,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同理心,是不把他当残疾人看待的同理心,不把他自动归于残疾人的同理心,不把他当成个无能的残疾人的同理心。
很多人动容于这种细水流长的温情陪伴,也感动于菲利普和德瑞斯在这一段友谊中彼此都获得了宝贵的情感体验。
电影中这种建立在对等地位上的跨阶级友谊,看似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难以实现。
假如我们愿意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一停脚步,愿意去走近另一颗心,愿意去倾听另一颗心的倾诉,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每一颗心灵都值得被赞美,每一个灵魂都可以尽情起舞。
总而言之,影片在许多细节上都重申了人文关怀的真正内涵。
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单纯的情感层面上的同情和怜悯,还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的态度。
就像德利斯不会忽视菲利普对于激情、爱情、友情的正常渴求,菲利普也不会歧视或者同情德利斯的出身和身世一样。
对于德利斯来说,菲利普不再是个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