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无电水循环,无机器永久循环水养鱼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20:28:33

循环水排污水占全火电厂湿冷循环机组外排水量的70%以上,是火电厂全厂废水零排放处理中最重要的一环。针对电厂循环水排污水排污量大、含盐量高、含有阻垢剂、成分复杂的特点,电厂一般采用预处理(软化 混凝 澄清)结合深度除盐(超滤UF 反渗透RO)的回用处理工艺。

目前,已投运的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为增强澄清池混凝澄清效果,通常需要提高絮凝剂和助凝剂的加药量,但会因此增加出水中有机大分子的含量,进而增加后续膜系统被高分子有机物污堵的风险,而被高分子助凝剂污堵的膜几乎无法通过清洗手段恢复。研究表明,电絮凝反应形成的絮体与传统化学混凝相比强度更大、结构更紧实,更适合作为循环水排污水预处理工艺。基于此,北方某2×200MW燃煤机组热电厂采用“电絮凝-高效澄清池 高效纤维过滤器 浸没式超滤 反渗透”工艺,对循环水排污水进行深度脱盐处理后淡水回用作锅炉补给水和冷却塔补充水,少量的浓水则送往灰场喷淋和脱硫制浆。

该工程利用电絮凝替代传统化学药剂混凝法,与高效澄清池联合应用于电厂循环排污水预处理环节,节省了药剂成本,同时强化了混凝澄清效果,提升了出水水质,有效减轻了后续膜系统污堵的风险,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

1、工程概况

1.1 处理规模及原水水质

某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出力300m3/h,其中,电絮凝设计出力为300m3/h,高效澄清池设计出力为2×150m3/h。循环水排污水水质见表1。

最简单无电水循环,无机器永久循环水养鱼(1)

1.2 工艺流程

废水的电导率越高,电絮凝反应去除单位质量污染物的耗电量越低。该系统进水电导率、总硬度、总碱度均较高(表1),采用电絮凝结合碳酸钠软化澄清是较为可行且经济的预处理方式;深度处理采用UF RO“双膜”系统,对水中有机大分子、高浓度氯离子及其他可溶解性盐有较理想的去除效果,可保证系统实现较高的回收率和脱盐率。经比选,确定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最简单无电水循环,无机器永久循环水养鱼(2)

1.3 电絮凝-高效澄清池系统设计

电絮凝-高效澄清池作为循环水排污水预处理系统,承载软化、混凝澄清的功能,其出水水质是影响后续“双膜”系统正常运行、清洗周期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因此,合理设计电絮凝-高效澄清池系统运行参数尤为重要。

1.3.1 电絮凝反应池

电絮凝反应池采用与高效澄清池合建的方式,作为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进水的第一反应池。电絮凝装置置于反应池内,阴、阳极板外接直流稳压电源,从而使其极板间形成稳定的电势差。在电势差的作用下,电子发生转移,阳极铁板氧化溶解,生成大量的Fe2 /Fe3 离子,这些Fe2 /Fe3 离子在弱碱性来水中经水解和聚合反应后,形成一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最终形成-FeOOH。羟基络合物作为凝聚剂,吸附能力较强,通过吸附架桥、网捕和压缩双电层等作用吸附、聚集污染物而形成絮体,达到去除悬浮污染物的效果。

电絮凝反应池共设4组并联连接的电絮凝极板(图2),极板为铁材质。各组极板与电源的连接方式均为单极式,极板间距为30mm,默认定时倒极时间为20min。正、负极板间放置感应极板,使得该装置兼具单、双极连接方式的特点,即电压低、电极电流分布均匀、设备紧凑高效。电絮凝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5~30min,电流密度可跟踪进水流量实现按比例调节,弥补因流量变化导致反应时间过长或不足的缺点,从而保证反应充分、水中解离Fe2 /Fe3 浓度稳定。

最简单无电水循环,无机器永久循环水养鱼(3)

1.3.2 高效澄清池

高效澄清池对原水水质、水量变化冲击适应能力强,具有体量小、效能高的特点。电絮凝反应池出水加NaOH调整pH值后直接流入高效澄清池,再投加碳酸钠进行软化、絮凝、澄清,实现对原水总硬度、总碱度和浊度的高效去除。高效澄清池凝聚区水力停留时间为3.5min,絮凝区水力停留时间为11min,清水区表面负荷7m3/(m2•h),污泥回流率为4%。

2、系统调试与运行

2.1 电絮凝反应池运行状况

在1套高效澄清池投运的条件下,电絮凝反应池进水流量为150m3/h,进水pH值约为9.02,化学需氧量(COD)约45mg/L,初始电流密度5.96A/m2,电解反应时间为20min。电絮凝反应池电极反应为:

最简单无电水循环,无机器永久循环水养鱼(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