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奇女子。
小脚、使一手双枪,本就够传奇了吧,偏偏还有一个更传奇的丈夫--于得水,偏偏还活成了百岁老人。
她叫吕凤斯。开国大校于得水的结发妻子。
这个名字,现在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得力助手,智勇双全
吕凤斯1906年出生于文登吕家集村,1925年,19岁的吕凤斯与于得水结婚,嫁到洛格庄村。
文登是胶东红色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于得水更是一个功臣。
于得水与吕凤斯同岁,家贫上不起学,18岁开始习武,练了一身好功夫。
吕凤斯与于得水结婚后,夫唱妇随,两人一起投入火热的胶东革命浪潮中。
1931年于得水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于得水入党并拉起一支10多人的队伍,秘密活动于牟平、文登、海阳一带。被群众誉为飞檐走壁的独胆英雄。
吕凤斯从1931年开始,在于得水影响下,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每逢家里有同志来联络或开会,吕凤斯就担任掩护工作,在街头巷口观察瞭望,并为同志们安排食宿。
夫妻俩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和不安。
1933年7月12 日晚,特委的邹青言、于绍先、吕以明在于得水家中开会。会议开到半夜散会。
拂晓,文登葛家联庄会会长丛镜月带领百余匪兵包围了洛格庄村。
这帮匪徒知道于得水的厉害,丛镜月特地派区队长丛安仁带30余人把于得水家包围。
吕凤斯刚刚起来准备做饭,杂乱的脚步声引起了她的警觉。
她刚一把推起于得水,院门已经被踹开,几个匪兵叫喊着又来踢房门。
吕凤斯沉着地与敌人搭话,故意拖延时间。
敌人忌惮于得水武功了得,也不敢贸然强闯。
于得水利用这难得的时间,跳上柜子上,拱破屋顶,沿着屋脊逃出重围。
恼羞成怒的敌人残害了于得水的儿子,将吕凤斯抓到文城,软硬兼施,企图让吕凤斯交待与于得水来往的人。
吕凤斯咬牙如铁,敌人一无所获,便假意释放了她,暗地派人监视。
吕凤斯识破了敌人的阴谋,机智地暗中通知于得水抓紧离开。
技穷的敌人封了于得水的家。于得水父母不久离开人世。
无家可归的吕凤斯一咬牙,将6岁的儿子送到福山马家沟地下党员马德文家,将4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小儿子送回娘家,一个人找到了东海区第3大队。
女儿于淑英回忆:小时候很少能见到母亲吕凤斯。那时母亲忙于发动青年参军,常年在外面开展工作,她很小就被送给姥姥抚养。
“消灭独立营,活捉高腿鸡”
在东海地区的上一辈老人中,说起吕凤斯没几个人知道,说起高腿鸡,那可是家喻户晓。
吕凤斯身高超过1.7米,身材高大,加上刚结婚时跟着于得水学了几手防身武功,一般男子不是她的对手,大家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高腿鸡”。这个外号成了褒奖她形象高大、能打善战的代称。
吕凤斯参军后,先后在3大队、4区队、东海军分区做护理和民运工作。
艰苦的革命环境,锻炼了吕凤斯的意志,她的能力也逐渐显现出来,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信任。
1941年春,在军分区工作的吕凤斯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独立营营长。
这个新建的独立营,是军分区的新兵营,共新招收300多人,划分为3个连。
新兵营训练任务繁重,要加强纪律教育,又要学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学军事。
吕凤斯与战士们一起学文化、学军事,苦练射击本领。
独立营建设风生水起,一批批新兵训练结束后,加入到一线部队。
由于是新兵营,武器装备很差,独立营尽量避免与敌人发生直接战斗。所以独立营在吕凤斯带领下,机智地与敌周旋。
敌人则千方百计要将独立营消灭,但总也找不到机会,恨及了吕凤斯的敌人十分着恼,扬言要“消灭独立营、活捉高腿鸡”。
双枪女侠
吕凤斯有很好的射击天赋。开始时用于得水送她的一支马牌撸子,担任独立营营长后,上级又发给她一支驳克枪。
吕凤斯将双枪用得出神入化,不久便获得了“双枪女侠”的美称。
1942年,胶东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主力部队作战任务很重,独立营承担起配合主力作战的任务。
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母猪河。东海军分区部队与驻石岛的日军在母猪河发生激战。
吕凤斯率独立营灵活运用战术,用有限的弹药有效打击敌人,从中午打到傍晚,打退敌人数次反扑,最后在鬼子溃逃时,吕凤斯果断发起追击,敌人落荒而逃。
1943年9月,独立营升级,吕凤斯由于伤病困扰,选择离开部队,回到家从事地方工作。
2009年4月25日,吕凤斯老人去世,享年103岁。
吕凤斯老人就是长篇小说《山菊花》里女主人公“桃子”的原型,她的丈夫于得水是男主人公“于震海”的原型。他的二儿子则是小说《苦菜花》中于水的原型。
吕凤斯还是许世友与田普两人的介绍人之一。
这一家,是够传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