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柏华介绍了东仑拿下的十余个IP,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具有此类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
当然,丰富的IP储备并不代表放弃长期坚守的原创阵地。
当被问及东仑今后在IP改编剧与原创剧的创作比例时,乔柏华表示将坚持一半原创,一半买IP的思路。
“我没有既定目标,说每年必须要买多少个IP。只要看见好的小说,肯定不放掉,如果不好,也不会强行去买。首先要打动我们,然后再看我们是不是小众的被打动的那部分人,还是说大部分人都会被打动?如果大部分人都被打动,我们基本上就会买这个IP。”
扎根观众 追求品质 释放社会影响力=东仑制作
对于IP,乔柏华的态度一度是比较“暧昧”的。
各家无不在抢占大IP,倘若东仑一味将其拒之门外,似乎显得跟不上市场;但不进行深度分析,只看作者知名度和IP热度便争个头破血流,又太不理智。
这种“暧昧”更多等同于一种坚持,在故事的筛选上,东仑并非无IP不欢,能打动大多数人的故事才会一试,可以简化为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对观众负责。
电视剧面向观众,“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否对得起观众,是我很关注的一点。”
迷信IP的流量是偷懒耍滑的投机行为,在将影视制作视为手艺活的乔柏华眼中,这是不可取的。与其囿于书本和粉丝想要的东西,不如静心思考:究竟需要呈现给观众怎样一部作品。
一个案例是,在东仑的激励体系中,员工策划的项目最终顺利施行,将会获得高达上百万的奖金。而评估的标准,与其手头拿到的IP是否自带高流量并不具有直接关系,而是更加看重故事本身。

第二,坚持品质,制作良心剧,相信观众能够看到诚意。
《夜天子》是东仑第一部网剧,无论是弹幕观众还是普通网友,都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尤其体现在豆瓣评分上,对于一向对国产IP改编剧打低分毫不手软的豆瓣网友来说,91%的好评率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夜天子》能俘获这部分观众,靠的不是顶级IP 流量演员的简单堆砌,而是满满的诚意。

《夜天子》原著共有300多万字,在结合连载期间读者给出的反馈意见,打磨完剧本后,拍摄完成的精剪片体量有52集,乔柏华看完成片后,提出意见:节奏可不可以更快一些?有些平淡的情节可以删掉吗?
在按集售卖的电视剧市场,删减集数还是比较少见的。
“我不太在乎这个,我做这行比较在乎口碑,团队做出来的戏品质好就ok,而不是多赚个几百万什么的。”
《夜天子》在腾讯视频上线的最终体量是48集,更加简练的剧情提升了故事的紧凑感,获得追剧观众的支持与认可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坚持用作品引导观众,传递积极向上的“三观”,释放社会影响力。
19岁入行,跟在50后、60后前辈身后学习的乔柏华养成了正统的思维方式,他不赞成娱乐至死的理念,也不希望东仑的作品只知迎合观众而不承担社会责任。
无论是过去出品的一系列聚焦于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抑或刚刚收官的《夜天子》,乃至不久后将推出的众多新作,东仑都强调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我觉得每一个制作公司在做剧的时候,都要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只是在赚钱。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有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值得我们传承的,这应该通过影视作品去实现。”
这种“三观”建设于东仑而言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比多赚点钱更能令这个团队感到愉悦。
未来专注于X时代、Y时代和Z时代观众共性审美需求,按影视制作必然逻辑做剧
网剧制作中,圈层爆款的概念频频引发热议,符合Z时代(1996年后出生)观众口味似乎才是王道。身处行业核心,已经靠《夜天子》在网剧市场交出成绩单的东仑,面对这一现象将何去何从?
乔柏华表示,东仑的项目首先一定是辐射整个观众群的,这比只做单个圈层的项目要更高级,也更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