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以礼待人出处,君子以礼待人的句子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18 18:03:03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他的思想和言论被收录在《孟子》一书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主张性善论,仁政,王道和民本思想,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他曾游历各国,劝说君主施行仁政,但没有得到成功。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后才被提高,成为儒家正统观念的重要来源。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影响力的思想和行动?他为什么被称为“亚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孟子的出生和成长。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的祖先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所以他是邹国人。据说,孟子三岁丧父,由母亲艰辛地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她曾经三次搬家,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还曾经断织机教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孟子要专心学习。孟母教子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从小就显示出了超群的才华和对学习的热情。他师从子思之门人,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精通诗书礼乐。他还喜欢辩论,能言善辩,不畏强权。他曾经说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意思是说,他善于培养自己的正气和气度。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孟子的游历和劝说。孟子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他希望能够推行仁政,实现天下太平。他认为君主应该以爱民为本,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就是他的民本思想。他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主最后。这是一种非常先进和民主的观念。

然而,在战国时期,各国诸侯都在争霸称王,不顾百姓苦难。他们对孟子的仁政不感兴趣,甚至嘲笑和排斥他。孟子曾经到过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鲁国等地,前后有二十多年。但是,在这些地方,他都没有得到成功。有时候,君主只是敷衍应付他;有时候,君主甚至赶走或囚禁他;有时候,君主虽然听取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付诸实践。孟子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和无奈。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孟子的思想和影响。虽然孟子在游说方面没有成功,但是他在思想方面却有很大的贡献。他创立了性善论、仁政、王道和民本思想等重要理论,并用丰富的例证和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还编写了《孟子》一书,记录了自己的言论和对话。这本书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性善论。这是孟子最著名的理论之一。他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这就是“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去,都会有惊恐和同情的心理。这种同情心,并不是为了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见死不救的名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所发,这就是“不忍人之心”。除了这种心,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四德”),便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甚微,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若无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在他看来,若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本性,没很好地保持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不善的思想和行为,就应闭门思过,检查自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以恢复人的本性。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后世称为“复性”。如果反省自己,一切合乎天赋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其次是仁政和王道。这是孟子对政治理想的表达。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仁爱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安全。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这就是仁政。仁政与暴政相对立。暴政是以暴力和欺压为手段,剥夺百姓的利益和自由,只顾自己的私欲和野心。这样必然引起百姓的反抗和怨恨,导致国家的动乱和衰败。这就是暴政。孟子认为仁政才是王道,暴政则是霸道。王道与霸道相对立。王道是以德服人,以礼待人,以义结人。王者以仁爱为本,得到天下人的敬仰和归顺。霸道是以力服人,以威逼人,以利诱人。霸者以暴力为本,只能得到天下人的畏惧和背叛。孟子认为王道才能实现天下太平,霸道则必然导致天下大乱。

再次是民本思想。这是孟子对社会秩序和国家权力的看法。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主最后。这是一种非常先进和民主的观念。他认为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合法的手段。而且政权还要取决于民意,若上位者的德行和为政不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丧失继续执政的资格了。孟子并引用《尚书》太誓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告诫人君重视民心。他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意思是说要尊重合法而有德行的君主,并抵抗外来侵略者。

最后是其他方面的思想和影响。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孟子还涉及了其他方面的思想问题。例如:他提出了良知、浩然之气、养气、兼爱等概念;他论述了天命、天理、天性等哲学问题;他阐明了礼、义、智、信等伦理道德;他分析了农、工、商等经济活动;他评论了诗、书、礼、乐等文化艺术;他探讨了教育、学习、师生等教育问题;他评价了尧舜、周公、管仲等历史人物;他辩驳了墨家、杨朱等其他学派;他创作了诗歌、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

孟子的思想和影响,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在汉代以前,《孟子》一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在《汉书·艺文志》中只被列入“诸子略”中,并没有被列入经典著作中;但在宋代以后,《孟子》一书被朱熹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并成为科举考试必考内容,《孟子》一书才被推到了高峰。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并影响了无数读书人和思想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