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出自谁口,以德服人真正的意思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18 18:35:57

都说吃亏是福,世上肯吃亏之人能有几人?

最近各大自媒体上炒得最热的当属“拉面哥”。拉面哥之所以火,正如一位自媒体人说的那样:“他有火的那个品质——做人要厚道,要有良心,问心无愧,多么可贵的品质啊!”

由此我想到了,两千六百多年前我的那位老乡——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

想要了解一个人,弄清他的所作所为,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出身,以及他的亲朋好友出发。

既然后人将他叫做春秋五霸之一,咱们就从春秋说起。

春秋这一称谓,来自于鲁国史官。相传,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月日的方式,记录下来,因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后来,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起始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以德服人出自谁口,以德服人真正的意思(1)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渐渐衰落,有几个有意思的事,足以证明周礼不复存在。

第一个事,平王的外祖父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周幽王,申侯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最后平王东迁,使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周王室因而衰微。

第二个事,周平王因为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得罪了当时强国郑国,不得不与郑庄公互换人质,将儿子王子狐送到郑国当人质,史称”周郑互质“。

第三个事,周桓王十二年(公元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

第四个事,郑庄公向周王室权威发出挑战,郑庄公偷偷派人割了周王室的麦子并且不再定期朝拜周天子。

第五个事,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流露出觊觎天下的野心,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没想到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个钉子。

以上五个事件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

以德服人出自谁口,以德服人真正的意思(2)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根本上去探究一番。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将天下土地分隔成像“井”字型的方块,周天子将它封给诸侯,或分给庶民使用,不得私自买卖,转让,并定期缴纳赋税——俗称“井田制”。

后来周天子实行了“分封制”,所谓“分封制”是指,周天子将田地封给诸侯,诸侯拥有了土地的自由使用权限,只需向周王朝进贡即可。这种“分封制”,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封建制”。

由于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土地经常赏赐给诸侯,周王室实际控制的土地就越来越少了。诸侯各国则通过战争、开辟荒地等手段,使自己占领的疆土不断扩大。各国的诸侯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不能与他们的权力相适应,为了使自己达到实力与权力的统一,各国逐渐走上了争霸之路。

以德服人出自谁口,以德服人真正的意思(3)

咱们再来看一下宋襄公的出身。宋襄公,字兹甫(?-前637年),子姓宋氏,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在位14年。

宋国又是怎么回事呢?周武王伐纣,商朝覆灭,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由于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注:周朝建立的时候,出于对过去几个朝代的尊重,就把舜帝的后代封到陈国,把禹帝的后代封到杞(qǐ)国,把商朝的后代封到宋国,建立诸侯国。让他们管理这几个朝代留下来的人民,同时祭祀祖先,这就叫做“三恪”。

在我的老家,睢县(襄邑)流传着这样几个与宋襄公有关的故事:

宋兹甫让贤

宋兹甫是宋国国君宋桓公宋御(yù)说(yuè)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妈妈是卫国国君卫昭伯姬顽的女儿,历史上称为宋桓夫人。宋桓夫人是宋桓公的妻子,但是,在北狄入侵卫国的时候,她回到卫国,*民,抵抗北狄的入侵。宋桓公因为夫人私自离开,就休了她。宋兹甫还有一个大哥,叫做宋目夷,是一个妾生的儿子。

后来,宋桓公死的时候,就让宋兹甫继承国君之位,但是,宋兹甫却恳求让哥哥宋目夷继承,他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爱,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宋目夷听后感动地说:“弟弟能够把国君的位子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爱吗?我再仁爱,也赶不上弟弟啊!”

宋目夷为了躲避弟弟让贤,就逃到了卫国。

那个时候,为了争夺国君的位子,许多诸侯国都是兄弟之间互相残*争斗,宋兹甫和宋目夷兄弟两个互相让位,在当时就被人们称颂赞扬。

宋桓公死后,宋兹甫当上国君,就是宋襄公。宋兹甫任命哥哥宋目夷当了宰相。

筑台望母

宋兹甫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他的妈妈宋桓夫人回到娘家卫国,参加抵抗北狄的战争,被父亲宋桓公抛弃了。但是,宋兹甫非常思念妈妈,妈妈也非常思念宋兹甫。

宋国和卫国中间隔着黄河,宋兹甫的妈妈宋桓夫人写了一首诗:“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qǐ)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chóng)朝(zhāo)。”

诗的意思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谁说黄河很宽广呀?为了见到我的儿子,我划着一片芦叶都敢到对面去。谁说到宋国的路很遥远呀?为了见到我心爱的儿子,我踮起脚尖就能跑到他眼前。谁说黄河很宽广呀?在我眼中,它小得就放不下一条小木船。谁说宋国路遥远呀?我一个早晨一定能回来。”

这首诗叫做《河广》,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母亲思念孩子迫切的心情,收录在《诗经·卫风》里。

宋襄公也思念妈妈,把妈妈接回来吧,就违反了父亲的命令,就是不忠,他不能这样做。但是,思念母亲的心情让他日夜受着煎熬,终于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决定在黄河岸边修建一个高高的台子,站在台子上,就能看见黄河对面的母亲了。

于是,宋襄公就亲自带着二百多名工匠,到黄河岸边修筑高台。周围的的百姓都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就纷纷前来帮忙,结果仅仅用了5天时间,高台就修成了,人们就把这个高台,叫做“望母台”。自筑起望母台后,宋襄公每逢母亲生日和自己生日,都到望母台去看望对面的母亲,母亲也站在对面,远远地望着自己的儿子。后来,宋襄公在临死的时候,也强撑着来到望母台,遥望母亲。最后,他死后,也安葬在望母台旁边。

以德服人出自谁口,以德服人真正的意思(4)

平定齐乱

齐桓公吕小白在世的时候,有一次召集诸侯会盟,他早就听说宋襄公为人仁爱仗义,就把自己的儿子吕昭托付给宋襄公,齐桓公说:“我现在立的太子,是我的长子吕昭,在我死后,他的其他几个弟弟可能要夺权。我听说你仁义,我把太子托付给你,希望你将来保护他继承君位。”

宋襄公答应了齐桓公的嘱托。

过了几年,齐桓公重病,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都带着自己的军队,互相攻打,没有人照顾齐桓公,齐桓公饿死了,齐国一片混乱,太子吕昭逃到了宋国。

宋襄公为了兑现对齐桓公的承诺,就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的人马打到齐国,齐国人里应外合,又把吕昭拥立为国君,宋襄公从此名气大振。

试图称霸

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那时候,诸侯中的几个大国,齐国发生内乱,秦国和晋国在不断打仗,宋国虽然不是大国,但是,宋襄公想依靠他的仁义,称霸诸侯。

他的哥哥宋目夷劝阻他说:“宋国就凭小国的力量来称霸诸侯,这是自找麻烦,招惹灾祸呀。”但是,宋襄公不听哥哥的意见,他采用强迫的手段把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结盟在一起,然后,想把所有的国家结成联盟。

有一年春天,宋襄公在鹿这个地方召集诸侯,齐国、楚国国君都来了。宋襄公以盟主身份自居,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宋襄公又自做主张,没有经过齐国和楚国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yú)这个地方会盟,他还规定,参加会盟的时候,各国都不能带军队,只能国君前来。

到了秋天,宋襄公要去会盟,他的哥哥宋目夷劝他带上军队,宋目夷说:“楚国人最不讲诚信,你必须带上军队,以防万一。”

宋襄公说:“不带军队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我怎么能不守信用呢?”

于是,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到了约定的日子,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的国君都来了。不讲诚信的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

宋襄公和楚成王熊恽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关押起来,一直关押到冬季,才在宋目夷营救下,被释放出来。

以德服人出自谁口,以德服人真正的意思(5)

宋襄之仁

宋襄公回国后,一直想报仇,他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熊恽做诸侯霸主,他就决定攻打郑国。郑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过来。

宋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的时候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宋目夷说:“可以进攻了”。

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

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把宋军打败了,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宋军打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宋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说:“一个有仁义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我们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有一个成语叫做“宋襄之仁”,就是说的宋襄公对敌人讲仁义这种可笑行为。

以德服人出自谁口,以德服人真正的意思(6)

襄公之死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失败以后,撤退到宋国襄邑的行宫里养伤。这时候,晋国在外逃命的公子姬重耳经过宋国,宋襄公对姬重耳很好,热情接待,还送给姬重耳八十匹马。后来,姬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过了不久,宋襄公伤痛发作,不治而死,他的儿子宋王臣即位,就是宋成公。

宋襄公虽然被后人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得到霸主的地位。

宋襄公仁爱忠孝,是他的优点;但是他凭借一个小国的力量,就想称霸诸侯,实在自不量力;他对敌人也讲仁义,是十分可笑的。

成王败寇,在春秋战国那个群雄逐鹿,皆想问鼎中原的时代,周礼已不复存在,而宋襄公依然坚守不合时宜的“仁义道德”,只会自取其辱,千年来为天下人所笑。

*曾这样评价:“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