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一生”过成了“生意”的人,结局就是鸟为食亡、自掘坟墓。
职场中那些眼里只有工作、只有赚钱的人,就像谢若琳一样,他的生活如他的生命,随着一声枪响倒进了他人挖好的墓穴。
职场人,不要做一个眼里只有公司和工作的人,要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知道享受人生,和形形色色的人相遇,要知道你的家人才是你最重要的。
放下工作,如果把一些时间放在其他事情上,反而会让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释放自己的压力,工作起来更有动力和效率。
《潜伏》第24集中,情报投机商谢若琳,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儿,让人不能不佩服:“如果你一枪打不死我,我又活过来了,咱俩还能做生意——只要价格公道。”
为了赚钱,谢若林可以跟任何人合作。别人“嘴里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但谢若琳“嘴里全是生意,心里更是生意”。
他是整部剧里最“可爱”的一个人,也是整部剧里最“真”的一个人,没有哪个人能有他“真”,他“真”的让你不觉得可怕。余则成都说,不担心谢若琳知道余则成是卧底。
《潜伏》第29集
2、职场中的“木桶理论”,其实就是一个彻底的谬论。
近些年,不知道是谁掀起了一阵“木桶理论”的邪说,且大行其道:木桶装水的深度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
各种各样的书籍、成功学专家鼓吹人们“补短”以谋求更高价值。
没有天生完美的个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它抹*了个人扬长避短以更好发展的可能。
职场人一定要明确,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专才”而非“全才”。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
颠覆“木桶理论”,如果你斜着放,并把最短的木板放在最上面,那么木桶装水的容量反而取决于最长的那个木板!
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上面的领导——那个最长的木板,而不是取决于你领导下的基层员工。
《潜伏》第29集中,吴站长“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木桶理论”。一个集团的覆灭,难道是下面的人无能吗?国民高层都没有信心了,你领导的下面的兄弟们还会有信心吗?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是时候打破传统的“木桶理论”谬论,让一直努力但并不完美的基层员工活出一个新的世界。
第30集
3、心不狠,走不稳,发不了财,当不了官。
《增广贤文》中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
带兵纪律严明,不能仁慈过度;
过分追求仁义名声的人是不适合掌管钱财的;
做人重情没错,但是做事时感情用事就比较危险了;
一个人心地善良,看不得尔虞我诈,这样的人是很难在官场上立足的。
梁山好汉,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最后不也败在了心狠手辣的朝廷之手。
职场中,不犹疑,不徘徊,不三心二意,认准目标就死磕到底。
《潜伏》第30集中,吴站长给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从整部剧来看,余则成非常适合做卧底,他把天津站几个对手都干掉了而且还没有暴露(也许吴站长最后猜测他是“卧底”)。
但是吴站长看人又很准,对想要“潜伏”下来当卧底的余则成给了评价和总结:你心重,手不狠,不适合潜伏。
岂不是很矛盾?
仔细想来,吴站长说的没错,余则成不太适合当卧底,因为心重,有几次差点暴露。
一次是关于地主王占金认出翠平,余则成本想*了王占金,最后却放走了,李涯派人追查王占金,差点暴露翠平;
一次是关在监狱里的许宝凤,余则成心慈手软,觉得她是无辜的被利用的,而疏于防范。后被李涯带走,翠平暴露了;
晚秋知道余则成的卧底身份,罗掌柜要除掉晚秋;
谢若琳知道余则成卧底的身份,余则成没有采取措施,导致谢若琳和李涯联手;
还有翠萍刚来的时候,根本不适合与余则成假扮夫妻,余则成考虑翠平回去五年内不能参加工作,而留下了翠平。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当然从编剧角度来看,这是故事冲突和悬念的必要因素。
心重的人,感情上,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有些人来,是因为缘分,有些人走,是因为缘尽。
工作中,看不开的,是大事,看得开的,全是小事。
生活中,弄不明白的,是福气,弄明白的,是怨气。
电视剧《潜伏》职场启示录,到本篇文章已经全部完结,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
然而《潜伏》给我们的远远不只是职场生存法则,还有更绚丽多彩的爱情观和抉择。
在以后的篇章中,我们一起来回味《潜伏》里的三种爱情观:完美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