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从租界望去,闸北一片烟雾和火海。
较为罕见的照片,一二八事变中,一个中国人可能是慌不择路,跑去中立的租界守军的阵地寻求庇护。
(照片来自gettyimages)
祸不单行的是,在五年后,闸北大地上再次爆发了更为激烈的淞沪会战,许多闸北人只得再次仓皇逃入租界,留下满目疮痍无人收拾的闸北。抗战结束后,闸北还经历了解放上海战役的洗礼,这一番番战火屠戮,不仅几十年的发展灰飞烟灭,而且为了安置大量的难民,闸北一地涌现了许多棚户区,尤以蕃瓜弄的“滚地龙”最为著名,加之难民多为苏北黄泛区逃来,因此这“下只角”的帽子一带就带到今天。
1949年前后,闸北地区常见的贫民窟(图片来自网络)
四行仓库是淞沪战役最后的坚持,与公共租界只有西藏北路和苏州河这一线距离,是闸北地区的最后一战,后因为主力部队战略转移主动放弃,守军撤入公共租界英美控制区,并被缴械关入胶州路孤军营。2015年这座满载历史与弹孔的仓库终于再次与世人见面(笔者摄于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