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ger Klinck
因为这套AI算法,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的Holger Klinck获得了微软地球人工智能计划(AI for Earth)的资助。他希望在适当的时候把录音器放进亚马逊热带雨林,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例如猴子、变色龙等其他物种,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破解蜘蛛猴的语言除了识别动物声音,AI也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动物的语言。
瑞典初创公司Gavagai AB正在解读宽吻海豚的声音,然后编制一本海豚语言词典。
研究发现,两只海豚在沟通时,一只会停下来聆听另一只海豚的讲话。海豚用的是与人类相似的沟通方式,即由单个单词组成句子,再通过单词的顺序决定句子的意义。
只不过,该公司CEO Lars Hamberg说:“虽然看起来很有趣,但是这个技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商业前景。”
当前的一些应用实例包括对海豚进行更有效地训练,让它们能够更有效地救助溺水者等。
华为云也在招聘“动物语言翻译师”,以便在搭建一套全联接的智能生态系统,保护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中的蜘蛛猴、云豹,食蚁兽等珍稀动物。
目前,华为云的AI专家联合雨林保护组织RFCx(Rainforest Connection)已经搞懂了蜘蛛猴的一些语言。
蜘蛛猴
比如,蜘蛛猴吠叫是在说:“别过来,危险。”它嘶叫时在说:“这里有食物。”当它发出“Ook-Ook-Ook”的叫声时,就是邀请你一起玩耍。当它“啾啾”而鸣时,则是蜘蛛猴的生存坏境遭到了滋扰。
当华为云AI通过麦克风传感器检测到蜘蛛猴的“啾啾”声时,雨林保护者就要做出救援行动。
研究动物的声音,除了能知悉动物本身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提供环境恶化的早期预警。
鸡和猪生病会求救除了广泛应用于生态保护,能听懂动物语言的AI也可以助力畜牧养殖行业。
终日与鸡为伴的农民知道,鸡的叫声其实充满规律,比如清晨,鸡舍里充满了咕咕咯咯的叫声,当母鸡下蛋,则会用一连串的“咯咯”来庆祝。一旦发现空中的猎食者,或在地面看到鹰影,鸡就会发出短促尖锐的叫声。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工程师 Wayne Daley 和他同事在2014年到 2016 年中发表的一系列研究中,将6到12只鸡放置在适度的压力环境下,这些环境包括与捕食者的距离、高温、升高空气中氨水平甚至鸟喉咙里的粘液量(通常是病毒感染的症状)等,以用标准的USB麦克风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