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血缘,三兄妹的故事也诉说着「长大成人」所蕴含的意义,即人生课题的承担、无法逃避的亲情和如何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惘,这也是剧中要交代的另一条重要故事线。
从现实社会面来看,领养仍存在一定争议,而首当其冲的是不要让孩子与原生家庭联系。
领养之人大多担心亲生父母可能会在孩子长大后把孩子认领回去,或以孩子作为威胁,向他们要钱。
导演凸显了李海潮伟大的爱,但从人性现实面来说,这样的形象确实完美。
以爱之名的勒索「有血缘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爱护的人,一定可以!」——李尖尖
许多人可能也经历过父母和你说:「我是为了你好!」,而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走了父母规划的道路。
剧中的陈婷,在离开了儿子凌霄十几年以后,因为车祸需要人照顾,把抛弃已久的儿子叫回了身边。出于责任和对母亲的心疼,凌霄去了,却也离不开了。
陈婷为儿子安排大学、安排工作,为不让儿子回另一个家,经常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失去一切的她,把亲情当成了绑架身边人的武器。
一段存在感情勒索的关系,将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法真情接触与相处。「感情勒索」有三个重要部分,分别是「给予恐惧」、「强加义务」和「造成罪恶感」。
假如你没办法满足对方提出的需求,他们便会用感情,像悲伤、愤怒甚至威胁使你感到「恐惧」。勒索的一方贪得无厌,被勒索的一方往往基于现实问题而无法挣脱,背负罪恶感的负担。
长期处在不平等下的亲子关系,会造成孩子心理阴影。凌霄离开母亲身边后,已然患上焦虑症和忧郁症,依赖药物才能入睡。
试问哪一个父母愿意看到伤痕累累的孩子?可恨之人虽必有可怜之处,但在对于孩子成长教育这方面,父母始终该有应尽的职责。陈婷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反面教材。
两个爸爸一个家的剧本不是第一次见到,但如果把这样的剧情在现实生活中上演,那又是什么样景象呢?
大多数人对于幸福家庭的既定印象基本停留在「一父一母」的情况之上,但貌似「正常」的家庭,却也未必能确保关系的和谐。
许多「非典型家庭」包括单亲、领养、隔代教养的小孩,不免时常接受同龄人的欺凌,只因他们的家庭组成看似「不健全」。
当教科书乃至社会文化都在大肆宣扬单一的幸福家庭标准,不符合范畴的家长与孩子们,尽管再努力,都只能被贴上不合格的标签,被社会排除在外。
其实,每一个家庭都一样,不同的组合关系并不影响幸福的程度,真正影响家庭幸福的关键在于成员之间的爱和对待彼此的用心程度。
人们应该学习尊重与理解不同的家庭型态,让他们获得被公平对待的机会,世界也将充满更多善意。
导演利用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呈现出爸爸和孩子在初期寻求社会眼光认同上的挣扎,让观众感受这段关系在磨合期的艰辛,并在最后塑造出真正「家庭」的模样。
这就向世人证明,建构「家」的绝对条件并不是血缘,而是「爱」。
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很喜欢贺子秋说的一句话:「家人,是最值得感恩的存在。」
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不计较任何条件留在你身边的,绝对是家人。多分享生活点滴与幸福,不要在最疲惫或需要的时候才想起他们。
时光脚步不会停下,每个人都在变老与长大,珍惜还能相互陪伴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