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池(图右侧为金牛雕塑)
金牛,恐怕是先民对于海洋生物出没的集体记忆,而这样的记忆,幸而被收入《水经注》,让今天的我们得以见到。
50年代疏浚西湖时,除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还出土了战国以后历代的钱币。这个信息,把我们领回历史现场:西湖再次露头、与钱塘江隔开,应该是在战国以后了。
至于说,西湖到底是在何时“自立门户”的,历来有西汉中期说、东汉早期说与三国说等说法。各有争论,但大家都承认,西湖的“自立门户”,和人有直接关系。
西湖博物馆内的西湖全景沙盘,沙盘上的两堤三岛,无不是人工铸就的景观
《水经注》引《钱唐记》载:
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
书中说,西湖的“自立门户”,是靠华信连哄带骗,让当地百姓挑土到西湖东岸,筑堤而成的!当然,故事里的事信不过,百姓们随便挑几担土,放下就走,这样的“豆腐渣工程”,连夯筑的工序都没有,别说钱塘江大潮了,让道长踹几脚,恐怕就摇摇欲坠了……
华信的故事,自然不是筑堤的真相,但当时人们有组织地筑堤、最终让西湖“自立门户”,却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事。
江洋畈生态公园
仔细玩味上面《钱唐记》的话,“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此处的县,当指作者生活的钱唐县城。比对宝石山、吴山的位置,可知大堤往西“一里许”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少年宫附近。
《钱唐记》作于南朝刘宋(420-479)时期,说明此时的钱唐县城,已经离开灵隐一带,到了西湖的东北侧。县城既位于湖的东北侧,则县城正西方并没有湖,管它叫“南湖”似乎更合适一些。
那么,我们熟悉的“西湖”,到底会在何时登场呢?
3、西湖得名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开篇说:
西湖,故明圣湖也,周绕三十里。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
到了明代,西湖与钱塘江相连的往事,已经不为时人所知,而杭州城的位置早已固定,“西湖”的名称,便成理所当然的了。
那么,“西湖”的名称是什么时候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