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最开始的出场部分,徐丽不和病人交流只看几分钟就能得出极为肯定的结论,给人做心理疏导还允许第三个无关人员在场。陆远自*后假装昏迷几天,周遭关心他的人可能关心则乱,难道医护人员也没一个发现的?
说到这儿,刺猬君不得不问一句,编剧大大,你真的不是来黑心理咨询师的吗?
再说监护权。
陆远是彭佳禾的监护人,剧中多次出现彭佳禾表示18岁以后就可以脱离陆远的桥段,但美国国籍的彭佳禾遵守的应是美国法律,18岁只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有选举权的年龄,也是服兵役和就业的最低年龄。21岁在美国许多州才是真正成年。
刺猬君脑海中此时循环播放编剧接受采访时说的:“我们没有给这部戏很多强情节,但是一些操作方式有些像美剧。”
嗯,一些操作方式有些像美剧。
一部“国产良心剧”的自我修养
说到这里有点儿心累,尴尬癌犯到心脏病发作,不过最后刺猬君还是决定给大家洗洗眼。
以去年的《琅琊榜》为代表,一拨国产剧凭借剧作本身的高品质和剧组对细节的高追求,被观众冠以“良心剧”的美誉,圈粉无数,并持续高温。
然而,最近备受关注的《好先生》,虽然也顶着“国产良心剧”的噱头播出,却并没有接好这面大旗,剧的质量与“良心”相去甚远。那么,一部“国产良心剧”究竟要具备哪些元素呢?
首先是把讲好故事放在赚钱之前。
我们有过不少这样“浑厚蕴藉”的好剧:老版《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张黎的《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前者留下了二三十年间的历史图卷,后者台词精妙,剧情一气呵成;郭宝昌的《大宅门》,讲了大时代背景下白家老号的百年风雨;还有《我爱我家》这部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仅凭豪华的创作阵容和剧中对许多社会现象的高级黑,就难再续了。
大宅门
这两年的《红色》《北平无战事》也承此一脉。它们本是“反市场”的历史正剧,却成功成为了2014年的“现象级”。有豆瓣网友甚至表示“这样的电视剧会把我的眼睛惯坏的”。
反观一些备受指摘的国产剧,甚至可以为了无节操的广告植入放弃故事性和艺术性:《盗墓笔记》中强行出镜的红牛,《好先生》中无处不在的网络字幕植入……剧情合不合理比不上商品的出镜率重要,这满屏植入广告的电视剧还是电视剧吗?
接着,演员演技如同蚌中珍珠,在剧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牛顶天者大概就是《我爱我家》了:主角是人艺话剧演员的班子,配角里有李雪健濮存昕甚至英若诚,换个景直接就能演《茶馆》了。往前十年二十年回溯,不难发现这样的“顶配”神剧。
近年来,《北平无战事》等剧保持了这种追求:导演是孔笙,编剧是刘和平,除了新老影帝廖凡、刘烨,更集结了陈宝国、倪大红、焦晃、王庆祥一帮老戏骨,光芒万丈的阵容就是奔着神剧路子走的。
《北平无战事》海报
但更普遍的“顶配”标准从演技换成了明星咖位,一部剧里有几位小花旦、小鲜肉,才是能否大火的关键。可那些全无演技的大咖貌似也不想只以颜值立足,所以我们时不时能看到TA们的辛勤付出:花旦A演戏前看了好几遍《推拿》,花旦B这次终于取下了美瞳,花旦C竟然自己上阵配音了!——对比当年孙淳增肥四十斤演袁世凯,刺猬君默默一叹,TA们把观众的要求拉得可真低啊。
另外,细节必须走心。
比较好笑的是近年以出品精品著称的山影,推出《欢乐颂》时我们能看到各种关于“处女座剧组”的细节:隔断房间注意通风啦,股市行情符合现实啦;可惜这届处女座不行,网友们在通篇赞扬的鼓励下开始打脸,指出诸多不处女座的细节。这里还要再说回《我爱我家》,仅以和平一人的细节为例:文化不高的和平说话是南城口音;看《读者》,就看笑话和漫画;她最爱吃炒疙瘩,因为把她从小带大的李大妈最擅长这个;她有盘腿上炕的习惯是学自她妈,而她女儿圆圆也不知不觉染上了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