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樱桃38集李岩认樱桃为干妈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29 04:26:2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给家乡一位画家写报告文学,他拿出自己写的自传给我看。我从里边发现了他苦涩的初恋很有戏剧性。我就以他的苦涩初恋为生活素材,做了初步的艺术构思:

四十年代民国时期,年轻的油画家救了一个贫困的少女,少女为报答他,自愿给他当裸体模特儿,让他画东方女性美,与法国大画家安格尔的名画《泉》媲美。由此,二人相爱,冲破社会的偏见结了婚。不久,油画家得了伤寒病。为了救治丈夫,女模特儿隐瞒着自尊心特别强的丈夫,偷偷地在外面给画家、摄影家当裸体模特儿。此事被一家报馆的小报作为花边新闻披露了,说她行为不端,得了暴露癖。油画家偶然看了这则花边新闻,信以为真,为了救治得了暴露癖的妻子,他喝醉酒拿水果刀给她破了相。女模特儿又气又恨离他而去。半个世纪过去了,到了改革开放年代,有一天黄昏,老油画家正在自己的画室里钉画框,突然有个从新加坡来的老贵妇人造访,要买他的裸体画。这个贵妇人就是当年含恨离家出走的画家妻子,回来要报一刀之仇。最后,当她发现了用布蒙着的当年她作为少女的裸体画,本来要当着老油画家的面将画毁掉,可是,她举起水果刀犹豫了,下不去手了。画像上的美把她震撼了,她放下水果刀悄然地离去。

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构思出来了。可是,要写成话剧应该怎么剪裁?画家与女模特儿的故事很多,这个题材并不新鲜。从哪下笔才是最新角度?显然从头写起不行,那么,就从黄昏老女人来造访写起,把过去的恩怨故事作为回顾,把今天要报一刀之仇作为舞台展现的内容。这个角度,是同类题材所没有的。于是,起名《夕照》,写了老油画家与老女人半个世纪之后在画室相见,老女人要以毁画做个了断的故事。这是个小剧场话剧。

剧本发表在《剧作家》杂志1991年第5期,1993年,被我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大师李默然先生看到了,他非常喜欢,那年老人家已经66岁了,他59岁那年,领衔主演了莎士比亚的话剧《李尔王》,演出引起轰动。可以说,59岁的李默然先生领衔主演的《李尔王》就已辉煌的“封台”了。七年之后,他要重新出山,决定把《夕照》作为自己告别话剧舞台“封箱戏”领衔主演。这是什么原故呢?原因有三,一个是,他演了一辈子话剧,但从来没演过小剧场话剧,而当时中国话剧处于低谷,小剧场话剧应运而生。李默然先生就想尝试小剧场话剧,哪怕尝试失败了,给后人留下教训也值得。但是,他寻找了五六年,也没有适合他演出的本子。看了《夕照》,他找到了。这个戏主人公是个老画家,正好年龄正与他相仿。再一个是,这个老画家不是民族英雄,也不革命领导干部,而是一个性格怪诞、不接触女性,拒绝画女性,这样一个性格古怪又褊狭的老油画家。这个形象是他没有扮演过的,对他来说是个挑战。第三个原因,里边有很多大段独白,这是他的表演长项,他特别喜欢。基于这三点,于是,把我请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修改剧本。改了两稿通过了。李默然老师很慎重,又把剧本拿给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大导演徐晓钟看。徐晓钟导演看了,写给李默然一封信,除了肯定剧本的长处之外,提出两点质疑,他认为:

第一,老女人回来复仇不合常理,人到晚年把一切恩恩怨怨都看淡了,怎么还能有这么大的仇恨呢?况且,老女人年青时,从为艺术而献身,到为这个画家而献身,一直到为养活这个画家而献身,“这都作为令人钦佩的历史而被描绘了出来,然而她这次回来又按照作者的‘指令’复仇又复仇,用‘毁画’的要求把戏推向高潮,这个女人的思想、追求究竟是什么,不清楚,作者要赋予她的品质和她上场后的行动是矛盾的。”

第二,当年,年青画家是出于爱而给他心爱的妻子破相,这个动机是虚假的,他有多大的爱的动力才能下得去手,在爱妻的眉心间划那一刀。

这两点意见,就把剧中现实的“复仇”和历史的“破相”,其真实性都给否定了。说明这个故事是建筑在虚假性的沙滩上的,你怎么去支撑它都不会牢固。

导演把我找到沈阳,我看了信,对大导演徐晓钟先生的意见彻底服气了,可是,我又无能为力。心想:这下完了,我彻底交代这儿了,能不能囫囵个儿回到家都是个未知数了。可见,当时的压力相当大。

辽艺的艺术家们帮我出主意,想路子,李默然老师又给我吃定心丸,他说:你放心,你无论改到什么程度,这个戏我非演不可了。他老人家越这么说,我的压力越大,弄不好毁了大师一世英名,我不成了千古罪人吗?那么,后来怎么救活了这个剧本呢,我靠的是逆向思维。

开始修改剧本时,我总想千方百计地维护当年“破相”和今天“复仇”的合理性,就拼命地在“破相”和“复仇”的合理性上多着笔墨,这是一种堵漏洞的办法,越堵越不能自圆其说。我很快就否定了这个修改路子。后来,逼得实在没招了,我突然想到,能不能反过来思考?既然“破相”不合常理,我不处理成破相,画家喝醉酒,认为他的妻子外美而内丑,伤心已极,冲动地他拿起水果刀去划那幅裸体画,而他妻子伸胳膊去拦阻,刀子意外地划破了她的胳膊,这不就合理了吗?晚年,老女人不是来复仇,而是来寻找美,具体说寻找以她作为模特儿画的那幅裸体画,画完没有?画家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了没有?抱着这样的心理动机回来的。当他看到眼前的画家很颓废,那幅名为《春》的裸体画还是个半成品放在角落里,特别是画家认出她之后,把自己颓废的根源归罪到她离家出走上,她彻底失望了,说出了当年不得不去当裸体模特儿来赚钱为他治病的真相。并拿出水果刀,要以毁画了断情缘。当她掀开蒙画的布,看到自己少女时的画像,被青春的美震撼了,她悄然离去。在戏剧结构中,我为了加强它的独特性,还突破了现实主义,融进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成分。老画家和老女人在回顾过去,年轻画家救女孩、女孩给他当裸体模特、画家喝醉酒要毁画这三段经历时,由一对年轻演员分别扮演他俩的年青形象,而舞台上老画家和老女人分别与他们的年青形象进行跨时空对话;当老女人得到老画家允许,掀开蒙画的布时,她的少女形象出现在画框里,这一老一少本是不同时期的一个人,我让她俩进行对话。正如后来辽宁大学一位资深教授评论说:

两种直接交流与对话,实现剧中人心灵的外化与行为的内化。无形的时间成为可以直视的现实。这正为人生哲理的展示所必需。无怪乎观众尽皆沉思。尤为可贵的是这种时空超越的手法又与剧情融为一体,没有生加硬套之感。究其原因则在于它的心理依据。”

九天,一气呵成重新写完这个剧本。第十天,带着新剧本,登上火车去见李默然老师。在剧组艺术家们参加的听剧本会上,我读这个剧本。当我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老导演离席了,在会议室过道上走来走去。我心想:完了,导演不爱听了。但我依然有声有色的读完剧本。当我读到“大幕徐徐落下,剧终”时,满屋鸦雀无声。我想:完了,没反应。就在这时候,只见李默然老师从座位上站起来,两只大手一拍鼓起掌来,所有在座的人都鼓起了掌。我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我知道我成功了。老导演第一个发言,说,我听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激动了,坐不住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写电视剧《樱桃》时,逆向思维也发挥了极大作用。这个剧是根据同学、著名作家鲍十的电影《樱桃》改编的,改编时,除了保留原电影的基本框架以外,它的戏剧走向几乎是大调个儿。因为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只适合电影艺术表现,把它原封不动地搬到电视剧中来就不合适了,必须要有大的改变和调整,才能使它符合电视剧艺术规律,这就要求我要有新的构思和新的创造。

一、用逆向思维改变剧中人物性格。电影中的樱桃严重智障,不会说话,只能靠行为来表达。我把她改为轻度智障,让她会说话,只是语言不连贯,不完整,但观众能听明白。电影中的葛望,性格粗鲁,我把他改为性格乐观,敢于担当,爱护樱桃。又增加了新的人物,比如葛望的母亲、弟弟葛顺、葛顺的媳妇山菊、山菊的父母、村里小卖店老板娘大广播、懒汉六子、红红的亲生父亲、红红的同父异母的妹妹娇娇、娇娇的姥姥、小舅,还有红红的同学李岩的爷爷老歪脖子等等。男孩李岩在电影中嘲弄樱桃,我把他改成同情樱桃,反对红红对妈妈的排斥。

二、用逆向思维改变原电影的结构。电影是从樱桃和丈夫在村民们的协助下为葛母送葬开头,我从葛望相亲路上遇见流浪戏水的樱桃开头,为电视剧情节的拓展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这个戏,剧本改了八稿,每一稿都是对前一稿的彻底颠覆。也就是说,每一稿在剧情走向上都与前一稿不同。特别是当制片方相中了第六稿,聘请了原电影《樱桃》的导演张加贝执导,张加贝导演却提出推翻第六稿,另起炉灶时,我没有因为我们父子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被否定而沮丧,我们摸清了张导的意图以后,运用逆向思维除了把原剧本围绕樱桃命运这一条线贯穿全剧而外,又增加了另外一条线,就是红红的亲生母亲也在寻找女儿红红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全剧。让这两条线并行发展,时而交叉,最终合二而一。就在这一稿我们父子快要写完时,张加贝导演所在的日本电影株式会社调他去导一部刚筹备好的电影,他不得撤出了。王振宏导演接过来,推翻了张加贝导演指导的这一稿,提出以第六稿为蓝本,只给六十天时间,按照他的思路再改最后一稿,然后开机。我们父子又用了五十天,改了第八稿,顺利通关。大家想一想,如果不用逆向思维来应对,很难有这八稿八种不同的思路,最后走向成功。

这就是逆向思维给我带来的好处,我把它教给大家,希望大家学会用逆向思维写作。成功在向你招手!

电视剧樱桃38集李岩认樱桃为干妈,(9)

作者简介: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原《剧作家》杂志社剧本编辑,两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获得者,创作电视剧《庄稼院里的年轻人》《樱桃》等。出版戏剧集《夕照》、长篇自传《我心空的星》等。

,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