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苦口婆心的劝他:咱家就这条件,你还是死了心吧!
赵君不甘心,他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长的不好看就不能演戏。但当时迫于现状,赵君还是接受了父亲安排的工作。
可枯燥无味、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让赵君厌烦,他背着父母跑到话剧院去打杂,挣的少不说还累得慌。
可他的心却从未如此满足过。
02、逐梦之路,受尽了质疑
你真的能演戏吗?他受到了反复的质疑。父亲说他“没出息”,母亲让他“认命”,就连哥哥姐姐也笑他“白日做梦”。
可赵君就是不想认命,就想试着做梦,万一成了呢?
在剧院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领导看在眼里,也深知他是为了演戏来的,不然哪个小伙子愿意来干这又累又脏又不挣钱的杂活?
后来剧院里一旦有小角色的空缺,领导就会安排赵君上台,在剧团的这段时间赵君是第一次接触到表演,他反而更爱了。
1982年,赵君在领导的劝说下全力备考北影,三个月后拿到北影的通知书。这一刻他等了两年,这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父亲开始炫耀自己扬眉吐气,家里出了个北京城里的大学生。第一次成为父亲的骄傲,赵君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他满心欢喜背起行囊朝着梦想出发,可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一个又一个难关。
刚入学没多久,赵君再次听到有人议论:长这样能演戏吗?赵君忍住怒火回怼:怎么不能?
赵君相信勤能补拙,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其实此时赵君的心里也在犯嘀咕,而现实告诉他:能演,但很难。
因为家乡口音重舌头总捋不直,普通话说不标准,台词课成绩一直垫底。
赵君心急如焚,听说在嘴里含石子练习可以说好普通话,赵君是日也练夜也练。有时候嘴巴都被石子磨出血了,他还是坚持。
大学四年,赵君起的是最早的睡的最晚的,但他发现他始终落人一截。
口音的事可以靠练习来改变,但好看的皮囊是他怎么努力都没办法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