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开播前,对这部剧捏了把汗的大有人在,一来它接档的是年度网络评分最高的《大江大河2》,二来扶贫这个题材不好拍。事实上,正午阳光接到要拍《山海情》这个任务时,制片人侯鸿亮也有过犹豫,不同于十年磨一剑的《大江大河》,《山海情》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就像剧中马得福说得一样,“真的太难了”。偏偏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山高路远的乡村里操着乡音,在奋斗中有泪有笑,成就了《山海情》9.2的评分,成为2021年的开年剧王。这样的题材从看似“冷僻”到最终大热,凭借的还是一股质朴的劲儿,带着观众跨越山海,去听远方的细水长流。
图说:《山海情》 官方图
路遥心近
听说《山海情》要播,看了一下介绍——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中第二个亮相的剧目,《山海情》聚焦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贫困大山里的人在国家扶贫政策号召下,背井离乡来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开荒拓土,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坦率地说,这段介绍把观众推到比宁夏西海固更远的地方。但有句话不是说,“别看广告,看疗效!”一向被视为业界良心的出品方正午阳光,把观众的心拉近靠的是真实与共情。
穷,是故事的开头。所以,《山海情》给人的第一大冲击就是“土气”,主角马得福的扮演者黄轩也因此完全摆脱了此前银幕上文艺兵白白净净的形象,完全变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时不时出现的“高原红”,更让不少粉丝大呼“真心太质朴了”。除了演员形象之外,在剧中的一些细节上,《山海情》也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了“穷”,比如西海固大山里的涌泉村一个“逃民”家里,兄弟三人真的就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有事谁穿;没裤子穿的只有留在家里躺在炕上无所事事。
还有缺水的问题,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连停水都极少遇到,通过《山海情》观众看到,原来在30年前的远方,西海固的缺水让庄稼快要旱死了,没有水就没有庄稼,人就没有饭吃。贫困,人生变故,失去生的希望,那些好像离我们很远,可又离我们那么近。
将心比心,真的太难了!剧中的穷和难,让观众感同身受,观众的心牵挂着剧中那些质朴的人,希望他们能早点通过努力脱贫,过上好日子。
乡音人亲
困难摆在了面前,按照年轻人的说法,主角马得福就要开始一路“闯关”了,这一路也是奋斗的路,遇山开路逢水搭桥,自然精彩绝伦。
除了自然条件恶劣,致富路上也有不少“人为”的障碍。马得福要带着乡亲们离开西海固,去建设新的家园,可是村里有不愿离开的李大有(尤勇智饰),他不仅带着大家逃跑,还在马得福面前“耍赖”喊着“不去不去就不去”……李大有给马得福发了不少难,也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笑料”,这个典型的西北农民的各种不配合、不积极背后,实则表达了他这一辈人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期盼。还有马得福的弟弟马得宝,带着几个小伙伴“逃村”,“逃村小队”中的小姑娘白麦苗登上火车后眼神里对兰州拉面、西安羊肉泡馍的期待,就像其饰演者黄尧说的,这些小伙伴敢于走出去,愿意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一大批在家乡建设中敢闯敢*有为青年形象。
对了,如此有趣的斗智斗勇,观众们表示,一定要看“方言版”,比如第一集中,几个不想搬迁跑回家的村民,率先用各式各样的“逃跑”理由,甚至还用当地方言编了一段堪比饶舌的顺口溜,搞笑程度堪比春晚小品。到了第四集,还迎来了笑点井喷的“方言混战”,郭京飞饰演的福建籍扶贫干部陈金山一上线,在派出所和西海固民警的对话,实力演绎了什么是“鸡同鸭讲”,光是“治沙”“自*”就掰扯了半天,最后只能请来懂普通话的马得福做翻译。
用乡音对西北人民鲜活的刻画,让不少观众直呼亲切。导演孔笙称,之所以坚持用方言来呈现故事,是希望《山海情》能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让观众更笃定地相信在戏剧背后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剧正情真
就像侯鸿亮说的那样,命题剧,不好拍。毕竟扶贫是很大很宏观的命题,《山海情》却拍得很小,小到怎么种蘑菇卖蘑菇,小到怎么引水灌溉秧苗,小到怎么在工厂拧螺丝……都拍得很细腻,正午阳光很多剧离不开对家的描写,他们知道任何电视剧落点还是在人,写人的性格、人的品质、人在特殊环境里的命运、人与人的情感。
这里有马得福和李水花爱而不得的爱情,这对“苦命鸳鸯”的感情,纠结又动人;也有马得宝和白麦苗这一对“异地恋”,思君不见君,天涯若比邻……也有亲情,马喊水和尕娃妈的兄妹情、马得福和马德宝的兄弟情、白麦苗和白校长的父女情……
有观众说:“它没有一味地歌颂伟大成就,而是把所有问题、艰苦、贫穷、愚昧、荒凉都明明白白地展现出来,没有金手指,没有天降福星,而是大家一步一个脚印把事情做成。”如大众所见,这部剧打破“人物脸谱化”“剧情空洞”的刻板印象,突破同类型题材创作窠臼,充分展现了扶贫干部“艰难而不悲观,困难而不退却”的品质。
《山海情》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质朴的形象、质朴的乡音、质朴的人物构成了一部质朴的剧,真真切切打动人心。(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