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频道”这个耳熟能详的电视频道,凡是家里有安装过有线电视的用户,都会记得这个频道的名称,就像央视一样,公共频道似乎已经是一面旗帜。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共频道累计减少了116个,其中撤销26个申请撤销,90个进行了业务调整,还剩159个公共频道预计在未来的两年将全部完成调整工作。
公共频道的起源: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市(地)、县(市)播出机构出现重复建设、低质量发展等情况,尤其是县级播出机构制作能力不足、乱播滥放等问题较为突出。省级和部分地市级电视台经批准可设立1个公共频道,供辖区内县级台在预留时段内插播当地节目,县级台取消自办电视频道,公共频道应运而生。
公共频道的终结:在新的形势下,为了适应数字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媒体格局深刻变革趋势,通过整合县级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资源组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如果继续执行在省、地级台公共频道插播的政策,显然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公共频道已完成历史使命,进入撤销或者调整阶段。
其实,县级融媒体的兴起以及各级公共频道的退出,也说明了在新的环境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倒逼传统媒体进行转型,所以对于公共频道的调整不能仅限于改个频道名称,简单把业务内容的调整就万事大吉。如果要确保传统的有线电视媒体能够生存下去,必须进行转型。
首先,电视频道转型,不能还像从前那样播电视剧 广告就能赚到钱的经营模式,而是需要结合目前视频行业的热点,参考互联网视频发展的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其次,在节目制作和传播上,再也不能夜郎自大。2023年央视春晚的传播模式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央视春晚的传播渠道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有线电视,而是通过售卖版权的方式拓宽传播渠道,特别是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不但探索到了更前沿的短视频,而且将春晚的收视群体进一步拓宽,让那些不使用有线电视的短视频用户群体也成了春晚的观众,在提升春晚影响力的同时也与短视频平台实现了双赢。
总之,公共频道的退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在频道调整的过程依然是使用传统的电视媒体经营思路,肯定会将频道带入“死胡同”,还不如直接将频道申请撤销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