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又饥又渴、劳累困倦的新手妈妈听着大家的讨论,只是莫名有点懵:
“Excuse me?...顺产???”
“Excuse me?...忘掉????”
嘿,产妇就像被用完丢弃一样丢在一旁无人照看,还要接受大家强制的“母性爱庆典”。
这是什么鬼玩意逻辑啊?
但事实上,可不是电视剧夸张,这才是人间真实,实在太日常不过了。
看知乎上大家分享的经历:
有产妇在疼痛和煎熬之下实在忍受不了,叫来护士监测宫缩,当发现疼痛级别只到6级时。
护士丢下一句“你忍受疼痛的能力也太差了!”就匆匆离开了。
有的产妇在产后缝针时疼的哇哇乱叫,被医生训斥:
“快别喊了,谁没生过孩子啊?以后考虑清楚再要!”
还有的产妇在忍痛失败之后和家属商量顺产转剖腹产,被家属安慰:
“不矫情了,生孩子哪有不痛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些话我相信大多数产妇都听到过。
我们几乎已经习惯了,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医院所流露出的对女性产痛的轻视与漠然。
阿看问那个生产过的女性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她幽幽道来:因为中国人生孩子,“鬼门关”绕一圈的观念早根深蒂固了!
大家觉得这不是很正常吗?一代代都这样过来的。
甚至还有和《产后调理院》剧里一样的“产妇鄙视链”存在。
根据疼痛和所遭罪程度降级排名:难产顺产>普通顺产>无痛分娩顺产>被动剖宫产>主动剖宫产。
当分娩疼痛被作为母爱伟大的象征。
阿看听完饭也不想吃了,只想先去吐一吐。
04
决定最后说几句“无痛分娩”这件事。
技术上,产痛是可以有效降低的。这就是打无痛针。
通过在脊椎外层的硬膜注射麻醉药,7级以上的痛感可以有效降低到4级以下。
要知道,《产后调理院》里女主还是打了无痛针的,可还是经历了几个过程的难熬疼痛。
而我国孕产妇,大多数都没有无痛针这种东西的。
一个数据显示,在中国,当前仅有10%的产妇能够在生产时享受“无痛分娩”。
而在几年前,这个数字甚至不到1%。
与之相对的是,在美国,这个数据高达80%。
2017年,榆林孕妇跳楼事件之后,“无痛分娩”才开始更多的被讨论和推广起来。
事实上,这个技术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成熟,而它在国内,一直都是产妇中的“奢侈品”。
为什么它推广度如此不足?
借用“丁香医生”文章中的一句话:“因为病床上躺的是「她」。”
虽然很残忍,但是很真实
普利策奖图书《天空的另一半》中说,“麻醉剂被研发出来后,几十年来不让分娩妇女使用,因为妇女受苦被认为理所应当”。
而在国内,经历剧烈的产痛,更是“人人如此”、“正常过程”。
“无痛分娩”在今天又是为何难推广?
除了客观原因(麻醉医生稀缺),阿看那位女性朋友的亲身经历或许更能说明一些问题。
当她在产程受尽折磨,想起无痛针时,婆婆告诉她:
“打无痛针会有严重后遗症,而且,会影响胎儿”。
听到影响胎儿,我的这位朋友就放弃了。生生熬过了全程,名列“产妇鄙视链”最上游。
而事实是,技术安全有效!更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但谣言显然更盛行。
李银河教授曾说过:“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真心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能有此共识:
不是一定要经历“死去活来”的分娩才能证明母亲的伟大。
产妇有一天可以根据自己的疼痛敏感度,自由选择“无痛分娩”(抑或剖宫产)。
希望所有产妇的家人都能正视疼痛,尊重产妇遭受的苦难,而不是用一句“母爱”轻轻略过。
也希望所有的男人都能耐心看看本剧和本文。
参考资料:
[1]为什么产痛在中国只能靠忍?因为病床上躺的是「她」,丁香医生,2017.9.6
[2]“顺产到底有多痛”,知乎
[3]生孩子的五层鄙视链,为什么说被忽视的“顺转剖”是最受罪,小红姐产房故事博客
[4]“无痛分娩”为什么得不到普及?南方都市报,2017.9.14
[5]待产孕妇跳楼:在中国,生孩子从来都不是女人自己的事,世界华人周刊,20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