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不明白普通话四声为什么定作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现在用简谱解释声调,发现以阴阳或是平上去入的分类,只是玄之又玄的乱七八糟。
普通话四声:一阴平55,二阳平45,三上声6(低)1,四去声66(低)。
客家话六声:一阴平23,二阳平11,三上声36(低),四去声55,五阴入30,六阳入50。
广州话九声:一阴平55,二阴上45,三阴去33,四阳平11,五阳上23,六阳去6(低)6(低),七阴入10,八中入30,九阳入6(低)0…广北花山话还多了个“2”调,不知怎样称呼了,总之一发声,省城人就会感觉到满脚牛屎。
普通话的第一二声与广州话的第一二声是相同的,如普通话“拨”和广州话“把”,简谱都是45,广州话的第二声属阴上,高音且变音向上,是阴上声,似合道理,但在普通话里,这个音属阳平,怎么解释?
所谓升上降去,广州音的第三声和第六声并没有向下降调,却定为去声,只我有疑?
所谓清阴浊阳,客家话与白话阴阳互逆?
巴是平声字,普通话和广州话都读ba第一声,简谱55,但客家话这个音是“霸”,而霸是去声字,客家话“巴”读广州话第五声,阳上(以花县城客家话作参考)。虽是平仄声完全逆转,但用客家话读古诗词,表现力却很强悍,什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