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公元782年(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南禅寺大殿
「榫卯构造的中国古建筑不用一根钉子,究竟是不是事实?」
钉子作为一种非常方便、实用的加固技术
古人为何要跟钉子过不去,以至于“一根不用”?
首先这从情理上是说不通的
不过就古代生产力水平而言,类似钉子这样的物件
都还需要铁匠一个一个的制作,成本极高
加之对木质材料而言
钉子还具有膨胀系数不同、容易生锈等缺点
所以在我国古代建筑、家具的主体结构中
榫卯所占比例较大
部分构筑物、家具采取榫卯与钉子相结合的组合方式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没有桥墩,用的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榫卯”结构,就像双手十指紧扣时那样难舍难分,使桥异常牢固。
除钉子之外某些榫卯的连接处也会采用胶来加固
我国古代大多用鱼鳔胶来固定
鱼鳔胶作为榫卯结构的辅助
其遇热水可以化开,可以拆卸,可以修补
“不使用一颗钉子”这个说法偏离事实甚多
唐代文学家杜牧《阿房宫赋》记载: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表明阿房宫中所用钉子的数量之多
IV、榫卯的具体应用对于我国而言,建筑、家具这两大类
对榫卯的应用最为显著和数量众
要明白不同榫卯在建筑和家具中起到的具体作用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下我国建筑、家具两大构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