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之子、位面之子、东汉光武帝刘秀
第一卷 乱世英豪
第五章 称帝
(九)稳定军心的吴汉
这次战斗,刘秀损失了几千将士,大部队陆续撤到附近的范阳县,转为防御状态。范阳县就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北部。
这个过程中,刘秀可能是在哪里耽误了,或者是当时太乱,通信又落后,他不知道大部队撤哪儿了。所以,刘秀晚了几天才到范阳。
也就在这几天,北伐部队差点出了事——因为总司令失踪了。
由于战场太乱,大家纷纷忙着逃命,先撤到范阳的人,谁也说不清刘秀怎么样了——有人说刘秀死了,有人说还活着,甚至有人说他现在是半死不活,弄得人们一头雾水。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军营中就传开了,说刘秀已经战死了。刚打了败仗,正值大家士气低落,很多人就信以为真了。
失去最高统帅,以后的仗还怎么打?一时之间,将士们议论纷纷,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再这样发展下去,军心动摇,整个部队就散摊子了。
此时,天选之子刘秀平日里爱惜、重用人才的优点就显了出来。
危急时刻,有位高手站了出来,以一己之力稳定了部队,这个人就是吴汉。
面对惊慌失措,纷纷收拾行李,准备散伙的人们,吴汉朗声说到:“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诸位!努力坚持住,王兄的儿子就在南阳,难道你们还怕没有主人吗?)”
吴汉说的王兄,就是萧王刘秀的哥哥刘縯。刘縯被*后,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刘章、次子刘兴。兄弟俩都还活着,当时住在南阳。
吴汉的意思是:即使刘秀真的死了,刘縯的儿子也是正统,咱们可以继续辅佐他们。
他的一席话,顿时稳定住涣散的军心,大家暂时放弃分行李的念头,待在范阳等消息。
就这么坐立不安地等了几天,刘秀终于安全回来,大家的心才放到肚子里,队伍散摊子的危险就此消失。
为什么吴汉能挺身而出,稳定大局呢?还是因为性格,正史中有一段原文非常精彩,咱们写下来,看看这位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二、日后官至三公的吴汉,到底是不是徒有虚名。
“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 ‘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故能常任职,以功名终。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这段话比较长,大概意思就是:吴汉性格非常坚韧,而且很忠心。出征打仗的时候,刘秀不睡觉,他就一直站在旁边守着。每当战斗遇到了挫折,他都会镇定自若,毫不气馁地鼓励将士的士气,让他们奋勇作战。
吴汉不在身边时,刘秀可能是不放心,也可能出于好奇,好几次派人偷偷去看吴汉在干什么。派去的人每次回来都报告说:大司马正在修整作战用的器械。说明吴汉没事的时候,也在想着工作。因此,刘秀感觉到他身上那股威严庄重,可以和一个国家相匹敌。吴汉每次接到作战任务,都不会耽搁。早晨接到命令,傍晚就出发了,准备行李的时间都很少。后来,吴汉位高权重、功名显赫,但他在朝堂之上,每次都恭敬谨慎。而且,他对钱财、田产这些身外之物不太看重。正因为这样的性格品质,吴汉常常能够担任实职。而且一直到死,都能保全好自己的功劳和名节。
看得出来,吴汉虽然不善言辞,但对领导忠诚,性格刚毅果敢,坚韧不屈。不但工作能力强,还认真负责。不看重名利,为人沉默低调。属于那种人狠话不多,闷声干大事的人。
他身上这股气势,连刘秀都有了敬畏之心,确实是一件镇国之器呀。
所以说,吴汉的确有实力镇住大场子,直到刘秀回来。